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細胞簡介
小鼠脊髓微血管內皮細胞分離自脊髓組織。脊髓是細細的管束狀的神經結構,位于脊柱的椎管內且被脊椎保護。是源自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延伸部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依靠復雜的聯系來處理傳遞信息。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傳送腦與外周之間的神經信息。人和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在椎管里面,上端連接延髓,兩旁發出成對的神經,分布到四肢、體壁和內臟。脊髓的內部有一個H 形(蝴蝶型)灰質區,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在灰質區周圍為白質區,主要由有髓神經纖維組成。
脊髓是許多簡單反射的中樞。脊髓兩旁發出許多成對的神經(稱為脊神經)分布到全身皮膚、肌肉和內臟器官。微血管又稱毛細血管。分布于各種組織和細胞間的最微細的血管。介于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平均直徑7~9微米,數量極多,成網狀分布。管壁由一層內皮細胞及一薄層基膜組成,厚約0. 5微米。基膜外面有薄層結締組織,其中有纖維細胞、巨噬細胞和周細胞等。最細的毛細血管由一個內皮細胞圍成管腔,較粗的毛細血管由2~3個內皮細胞圍成。分布于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中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為縫隙連接(縫隙寬150埃),稱連續毛細血管。分布于內分泌腺、腎臟等處的毛細血管,除有縫隙連接外,細胞本身有許多小孔,(孔徑800~1000埃),稱有孔毛細血管。
分布于肝、脾、骨髓及某些內分泌腺的毛細血管,管腔擴大,稱血竇。毛細血管的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徑細(8~10微米)、數量多、血流速度慢,這些特點使其成為血液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又稱交換血管。血竇(sinusoid)由毛細血管管腔擴大而成,竇壁的一般結構與毛細血管壁相同,由單層內皮 細胞構成,內皮細胞膜上有窗孔。不同器官的竇壁結構各有差別。脾血竇的內皮細胞間有較寬裂隙。
肝血竇內皮細胞是不連續的,有較寬的細胞隙(0. 1~0. 5微米)。肝、脾血竇的基膜不完整或無基膜,通透性比毛細血管大,較大的蛋白質和血細胞可以通過。肝血竇壁內有枯否細胞,脾血竇內外有巨噬細胞,這兩種細胞都有吞噬能力,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異物、細菌等有害物質,是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重要組成分。某些內分泌腺的血竇有連續的基膜。
方法簡介
紀寧生物實驗室分離的小鼠脊髓微血管內皮細胞采用中性蛋白酶-膠原紀寧合消化法制備而來,細胞總量約為5×105cells/瓶。質量檢測
紀寧生物實驗室分離的小鼠脊髓微血管內皮細胞經C D 31免疫熒光鑒定,純度可達90%以上,且不含有H IV -1、H BV 、H C V 、支原體、細菌、酵母和真菌等。培養信息
包被條件 :PLL(0. 1m g/ml),明膠(0. 1%)細胞培養狀態
發貨時發送細胞電子版照片使用方法
小鼠脊髓微血管內皮細胞是一種貼壁細胞,細胞形態呈內皮細胞樣,在紀寧生物技術部標準操作流程下,細胞可傳2-3代。建議您收到細胞后盡快進行相關實驗。客戶收到細胞后,請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操作
1. 取出T 25細胞培養瓶,用75% 酒精消毒瓶身,拆下封口膜,放入37℃、5% C O 2、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箱中靜置3-4h,以穩定細胞狀態。
小鼠脊髓微血管內皮細胞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