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喹諾酮類藥物具有奈啶酮酸的共同結構,對細菌的選擇性高,對人的安全性大。第一代的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窄,抗菌作用弱,不良反應多;第二代喹諾酮類藥物較第一代有所改進,但抗菌譜仍然較窄,血濃度及組織濃度較低。而第三代喹諾酮類抗生素,抗菌譜廣,殺菌力強,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鹽酸沙拉沙星的化學名稱是:1 -對-氟苯基-6-氟-1,4 -二氫-4 -氧-7 -(1 -哌嗪基)-喹啉單鹽酸鹽,分子式為:C20H17F2N3O3·HCl,分子量:421.83。它是第三代喹諾酮類衍生物中具有較強抗菌活性的藥物之一,這與其特殊結構有密切關系。它的結構是在喹諾酮的6 位上引入氟原子,增強了藥物與細菌靶位的親和力,增加藥物本身的電負性,使其更能溶于體液中,使抗菌活性急劇提高。
環的1 位上引入芳環取代基--氟苯基,提高藥物活性,增強了抗厭氧菌、衣原體和軍團菌的作用,提高了對組織的滲透性,使其不僅能進入皮膚、體液、淋巴系統及深入其他組織器官,而且能進入骨髓和透過血腦屏障(因而可用于腦型大腸桿菌的治療)。環的3 位上引入羧基(-COOH)可增加藥物對酶的抑制作用。環的7 位上引入哌嗪基,增加了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抗菌活性。
目前,鹽酸沙拉沙星在國內外應用會越來越廣泛,但其在蛋雞組織中的動力學及殘留研究國內外均未見報道。為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防止耐藥菌株的出現,故應確定適當的休藥期及殘留量,這對于公共衛生和食品生產有很大的實用意義。因此,進行鹽酸沙拉沙星在動物體內的藥動學及殘留的研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鹽酸沙拉沙星注射液:1ml,50mg。
鹽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1g,含有效成分100mg。
混飲:每升水,雞20~40mg,火雞30~50mg(以沙拉沙星計),連用5日。
皮下注射:1日齡雛雞,每只0.1mg
本品在國外主要用于雞和火雞,國內主要用于治療畜禽的大腸桿菌、沙門菌等敏感菌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和敗血癥,也用于治療畜禽支原體病。沙拉沙星的抗菌譜廣,對G +、G-菌及霉形體感染有顯著的療效。低劑量能防病,高劑量用于治療,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有特效。鹽酸沙拉沙星是沙拉沙星的鹽酸鹽,其溶解度比沙拉沙星的高,其在臨床上的應用日趨廣泛。一方面自從1995年鹽酸沙拉沙星在美國上市以來,我國目前也正在對其進行研制與開發。湖北醫藥工業研究所已完成本品原料藥的合成工作,并開發出雞可溶性粉、溶液劑及片劑等制劑。
鄭州瑞達有限公司也已研制成功2 %鹽酸沙拉沙星口服液,并在臨床實驗中用于雛雞大腸桿菌感染、沙門氏菌感染等,療效極佳。蘇威公司也將其制成獸用抗感染藥,商品名為福樂星(10 %鹽酸沙拉沙星)。適用于G -、G +及霉形體引起的各種感染,特別對家禽的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感染、傳染性鼻炎等療效顯著;豬可用于紅痢、白痢、黃痢、丹毒等;牛用于巴氏桿菌、布氏桿菌感染等;羔羊用于痢疾、大腸桿菌感染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沙拉沙星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其殺菌力不受細菌生長期的影響,既對生長期或靜止期細菌均有作用。其抗菌譜極廣,對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及霉形體均表現出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雷氏菌、耶爾森氏菌、腸炎沙門氏菌、陰溝腸桿菌、產氣腸桿菌和志賀氏菌等腸桿菌科。
沙拉沙星的體外抗菌活性特征是其最低抑菌濃度(MIC)低。沙拉沙星對常見致病菌的MIC 為0 .0313 ~16 μg/ mL,對大腸桿菌的MIC為0 .0625 μg/ mL ,對擬脆弱桿菌的MIC 為3 μg/ mL。
沙拉沙星對700 多株需氧和厭氧菌的研究表明沙拉沙星有較高的活性。沙拉沙星對大多數需氧的G-,包括許多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的抗菌活性是諾氟沙星的2 倍,對鏈球菌和腸球菌2 ~4 μg/mL 的濃度即敏感,通常沙拉沙星對葡球菌和鏈球菌的作用效力是諾氟沙星的2~4 倍,對嗜血桿菌和淋球菌非常敏感,其MIC90為0.12 ,0 .50 μg/ mL。沙拉沙星對其他厭氧菌的MIC90為0.03 ~16 μg/m L,與氧氟沙星相似或差1 ~2 個稀釋度,但它們對厭氧菌的作用均強于環丙沙星。通過對沙拉沙星體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表明沙拉沙星是一個對需氧菌、厭氧菌均具有高度活性的強效喹諾酮類藥物。
在沙拉沙星對鼠的保護實驗中,皮下注射沙拉沙星0.4~17 .5 mg/ kg 的劑量以及1 .2 ~40 mg/kg 的劑量就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比諾氟沙星的保護率高2~10 倍。桿菌和大腸桿菌引起的腎盂腎炎口服ED50分別為12 .5,58mg/kg ,而諾氟沙星的ED50均超過200 mg/ kg。同時,沙拉沙星對大腸桿菌和腸球菌混合感染的腎盂腎炎也有效。
沙拉沙星在對鼠感染腸炎克雷伯氏桿菌的口服給藥過程中,其療效是諾氟沙星的4~11 倍。沙拉沙星對治療小鼠全身感染大腸桿菌、金黃色葡球菌、綠膿桿菌的效果比諾氟沙星強5 倍。沙拉沙星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綠膿桿菌等病原菌的M IC 和MBC 曲線比較相似,由此可以看出它是一個良好的殺菌劑。
本品為動物專用廣譜抗菌藥物,對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及支原體均具較好抗菌活性,對大腸桿菌、沙門菌、變形桿菌、志賀菌和巴氏桿菌的MIC≤0.125微克/毫升,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的MIC≤0.5微克/毫升,支原體的MIC≤2微克/毫升。抗菌活性為諾氟沙星的2~10倍。
沙拉沙星藥動學特點是內服和注射后吸收迅速,血中藥物濃度和組織中藥物濃度的峰值均高于對大多數致病菌MIC 幾倍、幾十至幾百倍,能在短時間內起殺菌作用;消除半衰期長,體內分布廣泛,表觀分布容積大,口服后生物利用度較高。在狗體內的藥動學主要參數為(劑量為10 μg/ m L):ClB 0 .25L/ kg·h ,Kel 0 .238 h -1 ,T1/2B4.2h ,口服Cmax3.3 μg/mL。
表明吸收程度較高,半衰期較長,消除較慢,血漿蛋白結合率在各種動物之間有一定的種間差異,鼠為31%,狗為48%。它們用C14 標記的鹽酸沙拉沙星在鼠體內進行跟蹤實驗,結果按10 mg/ kg 劑量口服給藥3 h 后,組織血漿藥物濃度比(T/ P)為3∶1 ~9∶1;眼和腦的T/ P 值為0 .5∶1 和0.2∶1 ,說明鹽酸沙拉沙星在鼠體內分布極廣泛,組織穿透力極強,宜用于全身及深部組織感染的治療。
Martinsen 等報道了以10 mg/kg 體重的鹽酸沙拉沙星,分別對大西洋大馬哈魚進行靜脈給藥和口服給藥,結果靜脈組的藥時數據符合一室開放模型,表觀分布容積為4 .1 L/ kg ,總消除率為0.18 L/(h·kg),消除半衰期15 .9 h,口服組不同溶劑藥物的最大血藥濃度為0 .7 ~0.8 μg/m L,達峰時間為6~24 h。以玉米油為溶劑,可提高血藥濃度。
第二年,又報道在大西洋大馬哈魚體內的不同劑量的多劑量研究。結果表明其吸收迅速,體內分布廣泛。以10 mg/kg 體重劑量拌料口服,連續10 天,結果在血漿、肌肉、肝臟的平均最高藥物濃度分別為0.14 ,0 .39 ,0 .88 μg/ g。以20 mg/ kg 體重劑量給藥連續5 d,在血漿、肌肉、肝臟、皮膚的平均最高藥物濃度分別為0.40 ,0 .61,1 .56,0.49 μg/ g ,各組織的藥物濃度均高于血漿。以10 mg/ kg 體重劑量連續5 d 對海峽鲇魚口服給藥,最后一次給藥后3 h 取樣,測得沙拉沙星的最高血藥濃度肝臟為4.06 μg/ g ,最低濃度鰭為1 .13 μg/ g ,中間濃度為腎臟2 .04 μg/ g ,均超過沙拉沙星對常見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幾十倍。
此后在大西洋大馬哈魚體內對鹽酸沙拉沙星、恩諾沙星、萘啶酸、Flumequine 等進行單劑量比較動力學研究。在雞體內研究口服沙拉沙星(15 mg/kg)的藥動學,Tmax為12 h,Cmax為2 .64 μg/m L,Ka 為0 .23 h -1 ,AUC 為56 .7 μg/ h·mL。藥物在肝、腎、雞肉、皮膚中的峰濃度分別為13 .39(12 h),5.53(12 h),1.82(24 h)和0 .78 μg/g(40 h),7 天后,血漿、雞肉、皮膚中的沙拉沙星的濃度下降到檢測極限(0.07 μg/g),但在肝、腎中沙拉沙星則達14 d。
一種鹽酸沙拉沙星的化學制備方法,以7-氯-6-氟-1-對氟苯基-1,4-氧代喹啉-3-羧酸(式Ⅰ)和哌嗪為原料,在溶劑中保溫回流10小時,反應完畢,回收溶劑和哌嗪;加入水,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調pH≥13,過濾,濾液中加入鹽,過濾,濾液中加酸調pH值至7.0~7.3,得沙拉沙星(式Ⅱ)結晶濕品;再將沙拉沙星(式Ⅱ)濕品投入85%乙醇中,升溫回流,加入試劑鹽酸,調pH值至2~2.5,冷卻結晶得鹽酸沙拉沙星(式Ⅲ)。本發明具有溶劑易回收套,環境友好、收率比其它專得高3-5個百分點、成本低10個百分點左右、純度高等優點。
[1] CN201310228072.7沙拉沙星金屬配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2] CN201510840030.8鹽酸沙拉沙星注射液及其制備方法
[3] 新編獸藥實用手冊
[4] 獸用喹諾酮類抗菌劑沙拉沙星的研究概況
[5]家禽常用藥物及其合理使用
[6] CN201110176241.8一種鹽酸沙拉沙星的化學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