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2-氰基-3-氟吡啶是一種有機中間體,可由3?氟吡啶為原料通過三步制備得到2-氰基-3-氟吡啶或者由3-氟吡啶先氧化制備3-氟吡啶-N-氧化物,然后與三甲基硅基氰化物反應得到2-氰基-3-氟吡啶。
步驟?1:3?氟吡啶?2?羧酸鋰(B)
將240mL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18.55mL的N,N,N’,N’?四甲基 乙二胺(TMEDA)在氮保護氣氛下放入反應燒瓶并冷卻到?70℃至?60℃。 80mL正丁基鋰(1.6M,己烷中)在攪拌下滴加至冷卻的物料中。反應混合物(RM)溫度在?70℃至?60℃保持1小時。RM冷卻至?75℃,然后滴加10g的3?氟吡啶(在10mL的MTBE中),并且保持溫度范圍為?75℃ 至?70℃。在相同的溫度下將RM攪拌4小時。同時,在另一個反應燒瓶 中,添加100mL四氫呋喃(THF)并冷卻至?70℃,隨后鼓泡CO2氣體1 小時。使用套管滴加鋰化的3?氟吡啶溶液(3?氟吡啶+正丁基鋰+MTBE中 TMEDA的混合物)至該溶液,保持反應溫度低于?70℃(?70℃至?60℃)。 鼓泡CO2氣體持續又一個小時然后緩慢使反應溫度達到+30℃。將產生的 固體過濾、干燥并且用100mL的1∶1THF∶MTBE洗滌,然后在45℃下 真空干燥,獲得14.5g標題的化合物。
將以上干燥的物質(14.5g)加入至反應燒瓶,在室溫并攪拌下將29 mL甲醇添加至該反應燒瓶,然后緩慢添加145mL異丙醇(IPA)。反應 溫度在10℃至15℃保持30分鐘,然后將獲得的固體過濾并在真空下干燥,獲得12g純3?氟吡啶?2?羧酸鋰。
步驟?2:3?氟吡啶?2?甲酰胺(C)
50g的3?氟吡啶?2?羧酸鋰(B)、1.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以及1.15mL的THF放入反應燒瓶中并冷卻至0?5℃。滴加74mL乙二酰氯并在0?5℃下攪拌反應物2小時。反應完成后,氨氣在RM中鼓泡2小 時然后將反應物放入RT并攪拌30分鐘。過濾RM并用100mL的THF 洗滌。用300mL的THF攪拌殘留物,過濾并用50mL的THF洗滌。合并的濾液在真空下蒸餾至殘留物體積為100mL。450mL二異丙醚(IPE) 在室溫并攪拌下滴加至濃縮物中。30分鐘后,過濾獲得的固體,用100mL 的IPE洗滌并在真空中在40℃至45℃下干燥8小時,獲得30g的3?氟吡啶?2?甲酰胺(C)。
步驟3:2-氰基-3-氟吡啶(D)
30g的3?氟吡啶?2?甲酰胺(C)、120mL的THF以及768.5mL的 TEA放入反應燒瓶并冷卻至0?5℃。向該混合物滴加72.2mL三氟乙酸酐 (在30mL的THF中)30分鐘,保持反應溫度低于5℃(0℃至5℃) 并且RM在低于10℃(5℃至10℃)溫度下攪拌2小時30分鐘。反應 完成后,150mL的20%Na2CO3溶液滴加至RM,同時保持溫度低于10℃ (5℃至5℃),隨后添加360mL純水。將RM恢復至室溫(RT)并用二氯甲烷(MDC)萃取,并且用300mL純水,150mL的2%稀釋鹽酸洗滌 有機層,隨后用純水和鹽水洗滌。通過Na2SO4干燥有機層并在真空下蒸餾,獲得標題的化合物,為深褐色粘性油狀物質。粗收量:22?24g。
3-氟吡啶-N-氧化物:將3-氟吡啶(2.5克,25.749mmol)溶解在無水 DCM(75毫升)中。加入m-CPBA(70%懸浮液,12.696克,51.499mmol),并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用飽和NaHCO3水溶液洗滌反應混合物,用 Na2SO4干燥有機相,過濾并真空濃縮。通過硅膠色譜純化,用DCM 和DCM/甲醇(97∶3)洗脫,獲得所需中間體固體(1.413g,49%)。MS(ES+) m/z:115(M+H)+。
2-氰基-3-氟吡啶:將3-氟吡啶-N-氧化物(1.0克,8.687mmol)溶解在無水乙睛(100毫升)中。加入三乙胺(1.319克,1.82毫升,13.031mmol)、 三甲基硅基氰化物(3.447克,4.63毫升,34.749mmol),并加熱混合物 至回流,過夜。冷卻至室溫并真空濃縮。將殘余物溶解在EtOAc中,用飽和NaHCO3水溶液洗滌。用Na2SO4干燥有機層,過濾并真空濃縮。通過硅膠色譜純化,用己烷/EtOAc(1∶0和17∶3)洗脫,獲得所需中間體固體(746mg,70%)。GC-MS m/z:122(M+)。
[1] [中國發明] CN201080049906.2 吡嗪酮凝血酶抑制劑及其中間體的制備方法
[2] [中國發明] CN200580005788.4 作為5-HT2c受體激動劑的6-取代的2,3,4,5-四氫-1H-苯并[d]氮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