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為了評價揮發性化合物苯并噻唑防治灰霉病的應用潛力,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依據,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研究人員采用密封盤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了山東省73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對苯并噻唑的敏感性,并比較了不同地區和不同表現型菌株(多菌靈抗性和敏感菌株:CarR,CarS;腐霉利抗性和敏感菌株:PrcR,PrcS;嘧霉胺抗性和敏感菌株:PyrR,PyrS;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菌株:BosR,BosS)間的敏感性差異;測定了苯并噻唑與多菌靈、啶酰菌胺室內混用對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通過離體黃瓜葉片接種試驗驗證苯并噻唑對黃瓜灰霉病的保護、治療效果以及不同熏蒸劑量和時間對灰霉病菌致病力的影響,并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了苯并噻唑對灰霉菌絲形態的影響。
結果表明,苯并噻唑對灰霉病菌菌絲的EC50值范圍為0.38~1.08 μL/L,均值為0.62 μL/L,不同地區之間無敏感性差異;山東地區多菌靈、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灰霉病菌對苯并噻唑均比較敏感,說明這4種殺菌劑與苯并噻唑無交互抗性;在苯并噻唑0.1~3 μL/L范圍內,菌絲比孢子對其更敏感;2 μL/L苯并噻唑對菌絲的抑制率高達86.12%,對芽管伸長的抑制率為55.15%,而對孢子萌發的抑制率僅為19.30%。可見,病菌不同生長階段對此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苯并噻唑與多菌靈混用防治黃瓜灰霉病無增效或相加作用,兩者混用時哪種藥劑發揮主要抑菌作用與各組分在混用中使用的濃度和比例有關;苯并噻唑與啶酰菌胺混用有顯著增效作用,其田間實際應用方式、效果以及增效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明確。離體葉片試驗表明,苯并噻唑對黃瓜灰霉病兼具保護和治療防效,2 μL/L的治療防效為91.01%,高于對照藥劑啶酰菌胺300 mg/L(78.90%),并顯著高于48.25%的保護防效。苯并噻唑能夠顯著降低灰霉病菌菌絲的致病力,受抑制程度與苯并噻唑濃度呈正相關。掃描電鏡觀察發現,苯并噻唑能夠使菌絲形態異常,菌絲干癟,分枝增多,表面凹陷。
研究人員認為,苯并噻唑對山東省不同地區的灰霉病菌均有較高的毒力,適合作為防治灰霉病的熏蒸劑使用。同時,苯并噻唑作用廣譜,對油菜菌核病、水稻紋枯病、赤擬谷盜、韭菜遲眼蕈蚊、根結線蟲、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等均有效,在植物保護領域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