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腺苷脫氨酶(ADA),腺嘌呤核苷酸氨基水解酶;酶編號:EC3·5·4·4;分子量:35000,100000;人體組織中腺苷脫氨酶有3種,二種單體酶,另一種為酶-糖蛋白結合體。有多種方法可測腺苷脫氨酶活性,最簡單的測定方法是利用底物腺苷和產物次黃苷在紫外265nm處吸光度有顯著差異的性質。另一大類方法是測定產物氨,目前應用最多。在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及原發性肝癌時,血清中腺苷脫氨酶含量升高。患先天性貧血癥時該酶也升高。結核性胸、腹水中腺苷脫氨酶活力明顯高于其他病因,故可用于結核性胸、腹水的診斷,結核性與癌性胸水的鑒別診斷。腺苷脫氨酶同工酶檢測,可提高其對相關疾病診斷的特異性和靈敏度。
生物組織中的ADA含量微乎其微,直接測定ADA含量非常困難。因此,臨床上普遍通過測定ADA所催化的酶促反應速率(v)測定酶活性。ADA可通過不可逆的脫氨作用分別催化腺苷和脫氧腺苷形成肌苷和脫氧肌苷。由于ADA對腺苷的親和性高,因此,腺苷常為ADA酶促反應的底物,可根據腺苷的消耗速率、產物肌苷或氨的生成率評估ADA的活性。但生物樣品成分復雜,在分析其ADA活性時,腺苷與肌苷還可能參與其他代途徑,如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也廣泛地存在于人體組織中,它可快速將肌苷轉化成次黃嘌呤,若單獨通過肌苷的生成率評估ADA活性,會產生較大的偏差。Carlucci等以肌苷與次黃嘌呤的生成量來評估正常人與SCID患者紅細胞中的ADA活性。而Paul等僅通過肌苷的生成分析T淋巴瘤細胞中ADA的活性,由于PNP也存在于T細胞中,肌苷是否被分解需要驗證。因此,對于臨床樣品中ADA的活性分析,待測底物與產物是否進一步參與其他代謝需首先被考慮。HPLC分析尿中腺苷脫氨酶活性過程如下:
1. ADA在肝臟疾病診療中的臨床價值
血清中ADA主要來源于肝臟,肝內AD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肝細胞受損時,ADA釋放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外周血中ADA升高,故ADA活性是反映肝細胞活性的敏感指標,可作為肝功能檢查的常規項目之一,與ALT、AST、ALP、GGT等組成肝酶譜能較全面地反映肝病的酶學改變。肝炎是我國常見病之一,作為一種高發性傳播疾病,肝炎已經嚴重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肝炎種類很多,根據美國臨床生物化學學會(theAmericansocietyforclinicalbiochemistryNACB)的標準,把肝炎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ADA既能反映急性肝損傷程度與恢復過程,又有助于探測急性肝炎的殘留病變和進展情況。在慢性肝損傷時,血清ADA明顯增高,其陽性率達85.6%-91.2%,因此,ADA活性檢測可作為慢性肝病的篩選指標之一;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的血清ADA活性明顯高于慢性遷延性肝炎,故可用于兩者的鑒別診斷。肝硬化時血清ADA活性顯著升高,失代償期肝硬化ADA活性高于代償期肝硬化;在肝硬化時,轉氨酶陽性率較低,增高幅度也不明顯,而ADA活性的陽性率可達90%左右,增高程度較明顯,因此,ADA可作為肝硬化病情監測的較好的酶學指標,且隨著Child-Pugh分級,各級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還有報道認為,經治療后,ADA水平下降不明顯者預后差,若ADA持續高水平,則病情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因此,檢測ADA水平對判斷肝硬化預后有一定臨床意義。有報道認為,ADA活性差異與肝纖維化程度呈高度正相關,隨著肝纖維化程度增加,ADA活性增加,即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總之,ADA對肝臟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判斷肝病演變方向以及預后都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對評估肝功能狀況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2. ADA在結核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血清、胸腹水、腦脊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ADA活性在結核性患者中都可升高,胸腔積液ADA用于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于1978年為Piras等首先報道,其相關報道陸續出現。黃春合等檢測60例癌性胸水和90例結核性胸水,研究中,結核性胸腔積液中ADA的值明顯高于癌性胸腔積液,對結核診斷的敏感性為81.1%,特異性為91.6%,國內外有許多文獻報道了ADA對結核性胸膜炎有較高的臨床診斷意義,且胸腔積液ADA的敏感性顯著優于在胸腔積液中查找結核桿菌、結核菌素試驗和查結核抗體,具有很高的陽性預測值,對診斷結核性胸膜炎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異性,可作為診斷的一項客觀指標]。張紅梅等研究表明,結核性腦膜炎患者ADA明顯升高,其陽性率94.3%(33/35),化膿性腦膜炎及病毒性腦膜炎患者ADA基本正常。因此腦脊液ADA活性可作為結核性腦膜炎早期鑒別的快速簡便的診斷指標。此外,對腫瘤、結核產生的胸腹水、聯合檢測癌胚抗原(CEA)和ADA,可提高惡性胸腔積液鑒別診斷的水平。
3. ADA在糖尿病診療中的臨床價值
糖尿病(DM)是一組由于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以致高血糖為特征的內分泌代謝疾病,目前發現與遺傳、免疫、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糖尿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與糖尿病診斷、病情演變等之間的聯系已引起許多學者的重視。ADA是T淋巴細胞分化成熟不可缺少的成分,ADA缺乏可導致T細胞生長發育障礙,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因此ADA被認為是細胞免疫的指標。Kurtul研究發現DM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DA明顯升高。楊海青等也發現DM患者血清ADA升高明顯,而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ADA的活性升高更明顯,且與尿微量白蛋呈明顯的正相關,說明血清ADA的活性愈高,DM患者的腎損害的可能性愈大。黃春秀等的研究發現DM1和DM2組的WBC和ADA水平均升高,但DM2組升高的更多,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ADA與CD3、CD4和CD4/CD8呈正相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持續高活性的ADA使T-淋巴細胞不斷處于旺盛的增殖狀態,可能以CD4+T細胞增殖為主,使CD4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如IL-2、IFN-γ)增加,從而加快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DA的動態觀察對DM2早期腎損傷診斷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4. ADA在惡性血液病診療中的臨床價值
腺苷脫氨酶是嘌呤核苷代謝的重要酶,近年研究發現ADA與惡性血液病,尤其是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存在著密切相關性。對95例惡性血液病患者進行了血漿ADA的動態測定,發現淋巴細胞白血病(ALL、CLL等)與MM、ML等血漿中ADA活性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以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最為顯著,而髓系腫瘤中除AML外,APL、MDS及MPD患者血漿ADA水平無明顯升高;AL、MM、ML治療前后血漿ADA活性差異明顯,治療后ADA活性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該研究還發現部分惡性血液病ADA活性的高低與外周血腫瘤細胞的數量密切相關,推測外周腫瘤負荷與ADA活性也呈現一定相關性;這些結果充分表明,血清ADA活性檢測有助于鑒別診斷良性、惡性血液病及輔助判斷病情的變化。
5. AD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診療中的臨床價值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以免疫功能紊亂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來研究發現T淋巴細胞的激活程度反映了SLE的活動度。研究表明SLE患者血清ADA活性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Taysi等研究認為其升高的機理主要是SLE患者血清ADA除了來自活化的T淋巴細胞外,還主要來自于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活化產生的ADA同功酶的增加所致。周玉貴等的研究結果還顯示SLE患者血清ADA活性在SLE病情輕重程度有著顯著的差異,且血清ADA活性升高與SLEDAI積分存在高度相關性,表明血清ADA的變化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有密切聯系,對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有一定的臨床價值。成人Still's病(adult-onsetstilldisease,AOSD)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臨床表現及預后均存在較高的異質性。該病診斷比較困難,目前尚無特異性方法,主要依據排除法,故誤診率高。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組和健康對照組)相比ADA、AOSD組血清ADA活性增高,且血清ADA與LDH呈現明顯的正相關,而與WBC無顯著相關性。證明ADA可能是AOSD潛在的診斷標志物。另外,有研究揭示ADA的缺陷會導致其他嚴重的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失調。
6. ADA的其他臨床價值
傷寒與副傷寒桿菌主要侵犯回腸末端和集合淋巴小結并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繁殖,致使這些細胞變性壞死,組織中ADA釋放入血,從而引起血清ADA活性增高。研究表明ADA在傷寒與副傷寒中明顯升高,與健康體檢者及其他發熱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ADA測定可作為傷寒和副傷寒早期診斷和與其他發熱患者鑒別診斷的輔助檢查指標。
[1] 內科學·第一卷
[2] 腺苷脫氨酶活性分析方法研究進展
[3] 腺苷脫氨酶的臨床價值及其應用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