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血紅蛋白(Hb)是主要存在于脊椎動物的紅細胞中的一種攜氧蛋白質,具有運輸氧和CO2的功能。酵母、草履蟲、許多無脊椎動物也有血紅蛋白。1945年中國科學家王應睞和英國科學家D.基林從豆科植物的根瘤中分離出了豆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一種由血紅素和珠蛋白組成的結合蛋白。珠蛋白肽鏈有兩種,一種是α鏈,由141個氨基酸構成;另一種是非α鏈(β鏈、γ鏈及δ鏈),各有146個氨基酸。各種肽鏈有固定的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血紅蛋白的珠蛋白肽鏈組成不同。每條肽鏈和一個血紅素連接,構成一個血紅蛋白亞基。人類血紅蛋白是由4個亞基構成的四聚體。
一級結構成人的血紅蛋白主要由2條α鏈和2條β鏈組成,含有2個α亞基和2個β亞基,分別用α1、α2、β1、β2表示。血紅蛋白的分子量為64 000,每個亞基的分子量為16 000。每個亞基結構的中間都有一個疏水局部,可結合1個血紅素輔基。血紅素是一個由原卟啉分子與一個鐵原子結合的化合物,又稱鐵卟啉,每個血紅素又由4個吡咯基組成一個環,其中心為一個Fe2+。血紅素基團中心的Fe2+可與氧結合,使血紅蛋白成為氧合血紅蛋白(HbO2)。每個亞基可結合1個血紅素并攜帶1分子氧,因此1分子血紅蛋白共結合4分子氧。
血紅蛋白分子中四條鏈各自折疊卷曲形成一級結構,再通過分子表面的一些次級鍵(主要是鹽鍵和氫鍵)的結合而聯系在一起,互相凹凸相嵌排列,形成一個四聚體的功能單位。α鏈和β鏈的一級結構差別較大,但它們的三級結構卻大致相同,并和肌紅蛋白相似,這反映它們在主要功能上也具有相似性,即都能進行可逆的氧合作用。但是血紅蛋白物在進行氧合作用時表現出別構現象。
別構現象是指當某些蛋白質表現其功能時,其構象會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了整個分子的性質。例如,血紅蛋白的四聚體具有穩定的結構,但與氧的親合能力很弱。當氧和血紅蛋白中一個亞基血紅素鐵結合后,就會引起該亞基的構象發生改變,這個亞基構象的改變又會引起另外三個亞基相繼發生變化。整個血紅蛋白構象的改變,會使所有亞基血紅素鐵原子的位置都變得適于與氧結合,血紅蛋白與氧結合的速度大大加快。
血紅蛋白的整個結構要比肌紅蛋白復雜得多,因此表現出肌紅蛋白所沒有的功能,如除運輸氧外,還能運輸H+和CO2。此外,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受到環境中其他物質的調節,如H+和CO2,以及有機磷酸化合物的調節。
血紅蛋白合成異常引起的疾病稱為血紅蛋白病。可分為異常血紅蛋白病和地中海貧血兩大類,都是以珠蛋白結構異常為特征,由珠蛋白基因突變或缺陷所致。這種蛋白質分子發生變異所導致的疾病,稱為分子病,其病因為基因突變所致。全世界至少有1.5億人攜帶血紅蛋白病基因,主要分布于非洲、地中海地區和東南亞人群中,我國南方為高發區。
鐮狀細胞貧血義稱血紅蛋白(HbS)病,是最嚴重的一種血紅蛋白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主要見于非洲和非裔黑人。因β珠蛋白基因第6位遺傳密碼的堿基以胸腺嘧啶替換了腺嘌呤(GAG→GTG),使β鏈N端的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變成纈氨酸,形成HbS。從三級結構看,由于第6位氨基酸位于分子表面,而纈氨酸是疏水性氨基酸,使得伸出HbS分子表面的纈氨酸形成了一個“黏性”突起(疏水接觸點),與另一個HbS分子β鏈EF角上的“互補口袋”借疏水作用聚合成螺旋形多聚體而沉淀。電鏡下沉淀由長柱形螺旋纖維束組成,每根纖維是一個14股HbS鏈的超螺旋。HbS的溶解度很低,易析出結晶并形成凝膠化的棒狀結構壓迫細胞膜,使紅細胞扭曲成鐮刀形(鐮變)。
純合子(HbS/HbS)的鐮狀細胞不像正常紅細胞那樣平滑而有彈性,細胞膜傴硬,脆性增高,變形能力降低,通過毛細l血管時易破裂而發生溶血性貧血。同時,鐮狀細胞使血液黏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細胞易在毛細血管中凝聚引起血管阻塞,造成組織缺氧甚至壞死,影響器官的正常功能,產生巨痛,病情急劇惡化可致死。雜合子(HbA/HbS)一般無臨床癥狀,高海拔(3000 m以上)或極度缺氧條件下才具有鐮狀細胞特征,另外具有雜合子優勢,有高度的抗瘧力。
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變造成某種珠蛋白鏈合成減少或缺乏,導致珠蛋白鏈比例失衡所引起的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正常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珠蛋白鏈在紅細胞內聚集沉淀,造成紅細胞僵硬和膜損傷,引起溶血性貧血。臨床上以α和β地中海貧血最常見。地中海貧血為世界性分布,多見于地中海區域、中東地區、印度以及東南亞,我國則以廣東、廣西、海南等省高發,北方少見。
來源: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新教材必修教師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