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一說到吐溫80,行業內的小伙伴們都十分熟悉,也都知道作為表面活性劑的一種,它在生物制劑的處方里十分常見。這樣一個十分“有故事”的chemical,就來簡單說道說道吧!
“聚山梨酯80(Polysorbate80,PS80),又稱吐溫80,,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對電解質有顯著的抵抗力,親水性強,廣泛應用于液體、半固體、固體制劑中……”這是動動指頭就能查到的基本信息,但對于生物制藥的許多小伙伴們來講,它到底是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楚。
首先,還得回到蛋白質的性質上。蛋白質是由20多種氨基酸組成的大分子,這些氨基酸相互連接成為多聚體后(羧基和氨基縮合形成肽鍵),鏈上出現大量的R基(理解為氨基酸殘基),氨基酸殘基有親水基團有疏水基團,帶有不同電荷,所以蛋白質可以呈現出親水性也可以呈現出疏水性,可以帶正電荷也可以帶負電荷。在水溶液中,對于蛋白分子而言,親水基團會在表面與水分子結合,形成“水化層”,而疏水基團則盡可能的遠離水分子,被包裹在內核部分,從而使得分子和分子之間“保持距離”,不聚集(如圖所示),這是一種平衡狀態。
同時,蛋白質作為兩性電解質在非等電狀態下,分子表面帶同種電荷可形成雙電層,使得分子之間相互排斥,不聚集,(如圖所示),這是另外一種平衡狀態。
維持蛋白這兩種狀態,是由溶液中的多種作用力(如氫鍵,二硫鍵,疏水,靜電,范德華等等)相互平衡的結果。當有作用力出現或改變時,比如常見的攪拌,振蕩,凍融,溫度,離子強度等改變,會破壞既有的平衡狀態,平衡一打破,水化層或者雙電層“破裂”,改變水分子水合能力(電荷強度變化),釋放疏水基團,一方面產生各種界面吸附導致聚集,另一方面相互之間聚集,最終產生沉淀。
這時候吐溫80這類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存在的話,就會引入“競爭吸附”的概念。表面活性劑是一類雙親性分子,它包含親水的極性部分和疏水的非極性部分,極性部分可以和水分子結合,也可以和蛋白分子的極性部分結合。表面活性劑穩定蛋白分子有兩條重要途徑(1)表面活性劑優先在界面吸附,由此阻礙蛋白吸附;(2)在溶液中與蛋白分子結合,阻礙蛋白分子相互接近或者與界面作用,抑制聚合來穩定蛋白分子。可以理解它的存在就是在“維穩”水化層吧!
優先界面吸附阻止蛋白吸附
結合蛋白阻止靠近/抑制界面作用
同時,作為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不是離子狀態,發揮作用的同時不易受其他類分子的影響,穩定性特別好,“耐用”!哈哈,這么“好用”的東西,想想在今年的藥典修訂之前,大家面臨中美雙報的項目,在選取吐溫80做注射劑時,總是”有點頭疼“(哈哈,應該不少人頭發沒少抓,腦子沒少動吧,政策性的東西不做評論了),現在新的標準出了,有沒有輕松一點!
當然,物極必反,凡事都講個“度”。一方面,超過其臨界膠束濃度后,會引發蛋白變性,甚至某些嬌弱的蛋白連較低濃度都承受不起,case by case啦,還是要根據具體蛋白說話!另一方面,吐溫80可能潛在的溶血風險,必須必須控制其用量。所以,科學也講究為人處世的道理:“取之有道,用之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