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右旋糖酐(dextran)為高分子化合物,是蔗糖經腸膜狀明串珠菌—1226(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發酵產生的脫水葡萄糖聚合物。臨床常用的有中分子量(約70000左右,右旋糖酐 70),低分子量(約20000~40000左右,右旋糖酐 40或20)和由化學合成的小分子量(約10000,右旋糖酐 10;409代血漿)的右旋糖酐。臨床上用其生理鹽水或葡萄糖的滅菌溶液,為無色或微草黃色略帶粘稠性的液體,具有與人血漿同樣的比重及含鹽量,pH約為4~7。
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右旋糖酐是一種膠體溶液,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從而吸收血管外的水分而擴充血容量,維持血壓。它們還能阻止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粘滯性,從而改善微循環,防止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經腎臟排泄時,在腎小管中不被重吸收,所以具有滲透性利尿作用。
小分子量右旋糖酐與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右旋糖酐的作用相似,僅作用時間較短。
中分子量右旋糖酐,經靜脈注入后,血中濃度在最初3~4小時內迅速下降,以后下降緩慢,24小時后已降到注射量的50%,3~4日內有50~70%自腎排泄。本品的擴充血容量作用,約維持12小時左右。低分子量和小分子量右旋糖酐,由于分子量較小,在體內停留時間也較短,易自腎臟排泄,其擴充血容量的作用短暫,小分子量右旋糖酐作用維持時間僅3小時左右。
【性狀】
白色或類白色無定形粉末,無臭,無味。易溶于熱水,不溶于乙醇。其水溶液為無色或微帶乳光的澄明液體。
【來源】
右旋糖酐系蔗糖經腸膜狀明串珠菌LM-1226號菌發酵后生成的一種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 經處理精制而得。由于聚合的葡萄糖分子數目不同,而產生不同分子量的產品。常用有中分子右旋糖酐(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7萬)、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4萬)、小分子右旋糖酐(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萬)。
【作用與用途】
右旋糖酐為血容量擴充藥,有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 增加血漿容量和維持血壓的作用。能阻止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滯性,從而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
本品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其排泄速度與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有關。當輸入機體1小時后,中、低、小分子右旋糖酐分別自尿中排出為30%、50%、70%左右,24小時后分別排出60%、70%、80%左右。
臨床上常用的有中分子右旋糖酐,主要用做血漿代用品,用于出血性休克、創傷性休克、燒傷性休克等。低、小分子右旋糖酐能改善微循環,預防或消除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亦有擴充血容量作用,但作用較中分子右旋糖酐短暫,用于各種休克所致的微循環障礙、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形成、腦供血不足及周圍血管病。
【制劑與規格】
右旋糖酐有如下注射劑:
1.中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70,Dextran70):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7萬。制劑有:①右旋糖酐70葡萄糖注射液:6%,100ml、250ml、500ml(含葡萄糖5%);②右旋糖酐70氯化鈉注射液:6%,100ml、250ml、500ml(含氯化鈉0.9%)。
2.低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40,Dextran40):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4萬。制劑有:①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6%、 10%,各為100ml、250ml、500ml、 (含葡萄糖5%);②右旋糖酐40氯化鈉注射液:6%、10%,各為 100ml、250ml、500ml(含氯化鈉0.9%)。
3.小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10,Dextran10):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1萬。制劑有:①右旋糖酐10葡萄糖注射液: 6%、 10%,各為250ml、500ml (含葡萄糖5%); ②右旋糖酐10氯化鈉注射液(脈通):6%、 10%,各為250ml、500ml(含氯化鈉0.9%)。
圖1為右旋糖酐40氯化鈉注射液
【不良反應】
1. 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紅色丘疹,甚至哮喘或過敏性休克。多在首次輸入本品數滴至數毫升時,出現胸悶、面色蒼白,以至血壓下降、出現休克。及時搶救一般可恢復,故初次滴注時,應嚴密觀察5~10分鐘,一旦發現癥狀,立即停用。
2. 發熱反應:一為熱原反應,可出現寒戰高熱。另一類發熱為多次用藥或長期用藥停藥后,出現周期性高熱或持續性低熱,少數尚可見淋巴結腫大、關節痛。
3. 用量過大可致出血,如鼻衄、齒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血尿等,故每日用量不應超過1500ml。
4.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有出血傾向者禁用,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
【右旋糖酐40】
右旋糖酐40為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吸收血管外水分而擴充血容量,因分子量較小,排泄較快,其擴容作用不持久,但本藥能覆蓋于紅細胞表面,增加表面的負電荷,使紅細胞不易聚集,并可使 聚集的紅細胞解聚,從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環。右旋糖酐還可包繞在血小板表面和覆蓋在受損傷的血管內膜上,因而可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從而防止血栓形成。尚具有滲透性利尿作用。
右旋糖酐40主要用于各種休克,其中對失血性休克療效優于右旋糖酐70,因其除擴充血容量之外,尚能改善微循環和組織灌流,也可用于創傷、燒傷及中毒性休克,還可早期預防因休克引起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疾病如腦血栓形成、心絞痛和心肌梗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視網膜動脈及靜脈血栓、皮膚缺血性潰瘍等。肢體再植和血管外科手術,可預防術后血栓形成,并可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再植成功率。
【右旋糖酐70】
右旋糖酐70作用與右旋糖酐40相似,但擴充血容量及抗血栓作用較前者為強。主要用于防治低血容量休克及預防手術后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靜脈炎。
【右旋糖酐10和右旋糖酐20】
右旋糖酐10和右旋糖酐20都屬于小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1-2萬,有改善微循環、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和滲透性利尿等作用,類似右旋糖酐40,但改善微循環、防止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作用強于右旋糖酐40,主要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創傷及燒傷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腦血栓形成、腦供血不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病;也用于術前有低血容量以及硬膜外麻醉 后致低血壓者的升壓。
【注意事項】
1.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血小板減少、凝血障礙、出血性疾病等患者禁用。心、肝、腎功能不全及活動性肺結核、有過敏史患者慎用。
2.注速據病情而定。如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輸注應快,必要時加壓輸注。中分子制劑每分鐘注入20~40ml,低、小分子制劑每分鐘注入5~15ml,俟血壓上升后可酌情減慢。
3.首次使用時,注速宜慢并嚴密觀察5~10分鐘。不宜與全血混合輸注,以免引起血細胞凝集和聚集。為血容量擴充劑,不能代替全血的作用。輸注過程應注意調節電解質的平衡。
4.小分子制劑尚有利尿作用,有利于預防休克后的急性腎功能衰竭,但不宜用于嚴重腎病患者。
5. 每次用量不宜超過1500ml,如用量過大易引起出血傾向和低蛋白血癥。手術面滲血較多者及伴有急性炎癥的脈管炎患者,不宜應用過多中分子制劑或使用低、小分子制劑,以免增加滲血或使炎癥擴展。
6.輸注本品可致血沉加快。
【參考資料】
1. 徐紅,王開貞,王玉奎 主編.臨床常用藥物.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第209-210頁.
2.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編;黃量 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十八 藥物學與藥理。
3. 實用藥物手冊.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940-9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