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腈菌唑為三唑類殺菌劑,能夠抑制病原菌表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強內吸性,藥效高、對作物安全、持效期長。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擔子菌等病原菌引起的多種病害,對白粉病、銹病、黑星病、灰斑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是一種前景較好的殺菌劑。近年來隨著腈菌唑在國內外的大量應用,其在環境和農產品上的殘留問題日益突出,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腈菌唑外消旋體包括一對對映立體異構體:R-腈菌唑和S-腈菌唑,其為具有下列化學結構式的化合物:
對分離的腈菌唑對映立體異構體R-腈菌唑和S-腈菌唑的測試結果顯示:S-腈菌唑殺菌活性優于R-腈菌唑及其外消旋體,S-腈菌唑比普通外消旋體的殺菌活性高2倍以上,比R-腈菌唑的殺菌活性高5倍以上。
腈菌唑,化學名稱:2-(4-氯苯基)-2-(1H,1,2,4-三唑-1-甲基)己腈,屬三唑類殺菌劑,是甾醇脫甲基化抑制劑,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的內吸性殺菌劑,它具有高效、廣譜、低毒等特點,對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半知菌亞門病原菌引起的多種病害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蓮V泛應用于小麥的白粉病、銹病、黑穗??;梨、蘋果的黑星病、白粉病、褐斑病、灰斑病;瓜類的白粉??;香蕉和花生的葉斑??;葡萄的白粉?。皇卟思盎ɑ艿陌追鄄?、銹病等。具有用量少,持效期長,使用安全等特點,市場前景良好。
目前市場上生產和銷售的腈菌唑產品主要是其外消旋體的混合物,低活性甚至無活性對映體的存在增加了農藥的使用量,這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更加大了農藥污染物對環境安全的壓力。
腈菌唑是一類具保護和治療活性的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主要對病原菌的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對子囊菌、擔子菌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該劑持效期長,對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長作用。適宜作物與安全性:蘋果、梨、核果、葡萄、葫蘆、園藝觀賞作物,小麥、大麥、燕麥、棉花和水稻等。對作物安全。對白粉病、黑星病、腐爛病、銹病、褐斑病、灰斑病,黑穗病有很好的防效。
方法1:
A、將對氯腈芐、氯代正丁烷、四丙基溴化銨送入反應釜中,緩慢滴加質量濃度為50%的氫氧化鈉溶液,得到2-(4-氯苯基)己腈;B、將2-(4-氯苯基)己腈、二氯甲烷、四丙基溴化銨依次輸送入反應釜中,滴加質量濃度為50%的氫氧化鈉溶液,得到1-氯-2-腈基-2-(4-氯苯基)己烷;C、將二甲基亞砜、質量濃度為50%的氫氧化鈉溶液和1,2,4-三唑依次投入反應釜中,得到三唑鈉鹽溶液;接著向溶液中滴加步驟B得到的1-氯-2-腈基-2-(4-氯苯基)己烷,得到腈菌唑原藥成品,外觀為白色晶體、純度在98%以上。
方法2:
a)合成2-(4-氯苯基)己腈;b)合成1-溴-2-腈基-2-(4-氯苯基)己烷;c)合成腈菌唑。該制備方法生產成本低、操作簡單、產率高。
消旋體提純方式
1、設備及條件選擇
采用的模擬移動床色譜系統包括洗脫泵、進樣泵、萃取泵、色譜柱、電磁閥、單向閥、控溫器和系統控制器及計算機等部分。腈菌唑外消旋體樣品溶液和洗脫液分別從樣品液入口和洗脫液入口注入系統,腈菌唑的兩個對映體分別從提余液和提取液兩個出口中流出。每隔一定的時間,樣品液和洗脫液入口、提取液和提余液出口沿流動相流動的方向切換至下一支色譜柱。
2、色譜柱填料及流動相溶劑選擇
填料選擇三苯基氨基甲酸酯纖維素,以甲醇和水(V:V)=75:25為流動相。
3、分離步驟
(1)樣品用流動相溶解,溶解后濃度為75mg/ml,由進樣泵注入色譜系統,進樣濃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產量,但其濃度受腈菌唑溶解度的限制。色譜系統由4~24根制備柱組成,分為4個區,色譜柱數目越多分離效果越好,但系統的復雜度及系統壓力越高,最適合的是8~12根。通過模擬移動床色譜系統的控制器,定期控制電磁閥的開閉,使進樣口、萃取液出口及殘余液出口沿流動相的方向定期變換,使腈菌唑的兩個對映體從提取液和提余液兩個出口流出系統。
(2)將得到的產品溶液經過濃縮精制,得到純度98.8%的合格產品。
[1]胡偉武,陳紅艷,&徐鎮.(2003).5%腈菌唑微乳劑的研制.農藥,42(4),21-22.
[2]陳瀚林.三唑類殺菌劑腈菌唑的制備方法:,CN102060791A[P].2011.
[3]王璧生,劉景梅,彭埃天,&蔡曼珊.(2004).腈菌唑防治香蕉黑星病藥效試驗.廣東農業科學(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