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腈菌唑是美國羅門哈斯在1986年推出的三類殺菌劑。其殺菌原理是通過抑制真菌(卵菌除外)孢子的形成過程中細胞膜的形成,因而對病害具有治療作用。
科學家在研究三唑類殺菌劑之初,原本是想在含有咪唑和三唑的N-三苯甲基衍生物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找到理想的殺菌活性物質。結果發現,其中的1,2,4-三唑類化合物中有很強的殺菌活性。并逐漸搞清楚了這些化合物的作用機理就是通過干擾真菌細胞中麥角甾醇的合成來抑制其細胞膜的形成,進而起到殺菌防病的效果。
第一個上市的三唑類殺菌劑品種是1973年拜耳推出的三唑酮,緊接著,在整個70年代,各大公司陸續推出抑霉唑、氯苯嘧啶醇、三唑醇、聯苯三唑醇以及丙環唑等。因為前所未有的低劑量高效果特點,這幾種三唑類殺菌劑上市后在農業生產中迅速得到大面積推廣。
盡管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和成功,但科學家依然對這些三唑類殺菌劑的活性和安全性不太滿意,一直在探尋更理想的新的活性成分。
在1980年代,三唑類殺菌劑的開發,因為戊唑醇、己唑醇等羥乙基三唑類化合物的發現,出現了一個大的飛躍。腈菌唑就是在這個氛圍中誕生的。
盡管腈菌唑的分子結構上并不帶戊唑醇和己唑醇上的羥乙基,但其殺菌活性一點也不差。尤其是對各種作物上的白粉病和蘋果梨樹上的黑星病,防效非常突出。
腈菌唑對核盤菌、鏈格孢菌、黑粉菌、銹菌、白粉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不錯的防效。
腈菌唑可以被植物組織吸收并在植株的導管內向頂傳導,也就是說,噴施在植株下部葉片上的腈菌唑藥劑可以隨著蒸騰作用的拉力,傳導至上部葉片。但噴布在上部葉片上的藥劑不能向下傳導。
腈菌唑對植物的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可能是因為它并不像其他三唑類殺菌劑那樣對植物頂端赤霉素的分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這是在腈菌唑的使用劑量正常的情況下,如果增加劑量,也會抑制植物的生長,尤其在瓜類蔬菜的幼苗期。
和其它三唑類殺菌劑一樣,腈菌唑屬于數量級抗性殺菌劑,也就是說,病原菌對腈菌唑的抗藥性與其使用劑量大小有關。因此,在嚴格把控使用劑量、次數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緩解抗藥性的增加。
腈菌唑可以和大多數其它殺菌劑復配使用,尤其是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混合使用,優勢互補,起到預防、治療、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和促進植物生長等多重效果。但腈菌唑和哪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復配,最佳復配比例及其使用劑量等都要根據作物種類及其生長發育時期的特點等等,在經過充分的試驗及分析論證以后,方能應用實施。千萬不能拍腦袋確定和實施。
來源:老趙說農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