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背景及概述】[1][2]
有研究顯示,功能性便秘發病率近年來呈上趨勢。便秘為臨床上很常見的癥狀,以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糞便 干結為主要表現,疾病譜、飲食習慣改變、現代生活節奏改變導致便秘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該疾病和大腸癌發生率密切相關,若未及時治療,易導致全身疾病、神經源性疾病的發生,從而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所以對患者實施一項有效的治療方式十分重要。多數功能性便秘患者一般實施瀉劑治療,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瀉劑治療效果不佳。使多數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因此,臨床對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療方式越來越重視。
西沙比利( cisapride) 化學名稱為( + /-) -順式- 4-氨基- 5-氯-N- [ 1- [ 3-( 4-氟苯氧基) 丙基]-3-甲氧 基- 4-哌 啶 基]- 2-甲氧基苯甲酰胺,是由Janssen 制藥公司開發的第三代胃腸動力藥,可選擇性刺激腸肌神經叢的乙酰膽堿釋放,激活 5-HT4 受體,通過膽堿能神經系統起作用,促進食管、胃、腸道的運動,其效果比第一代胃腸動力藥甲氧氯普氨強 10~100 倍,西沙比利無抗多巴胺作用。能增加結腸和食道直至人體整個消化道推進性運動,無膽堿能性副作用和內分泌副作用,通過促進人體消化道壁腸神經介質釋放,促進患者腸道運動,西沙必利能增強人體推進性運動,能縮短患者結腸轉運時間,能增加直腸肛門抑制性反射和直腸敏感性,為治療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理想用藥方式 Ol。院建議,在治療過程中,對于濫用緩瀉藥和非器質性慢性便秘患者,使用5mg 西沙必利治療8周,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強患者結腸運動。目前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藥物有刺激性瀉劑、潤滑性瀉劑、高滲性瀉劑等,上述瀉劑均伴有多種副作用,導致療效不顯著,而對功能性便秘患者實施西沙必利治療,不僅能減少腹痛、稀便、嘔吐等不 良反應,還能降低患者的復發率,提高其治療總有效率。
【適應癥】[3]
主要用于胃輕癱、上消化道不適、胃—食道返流、與運動功能失調有關的假性腸梗阻導致的推進性蠕動不足和胃腸內容物滯留、慢性便秘病人的長期治療。
【規格】[4]
片劑:5mg,10mg。
【用法用量】[3]
片劑:每片分別為5mg、10mg。成人總量15~40mg/d,分 2~4次口服。病情一般,每次5mg,每日3次(劑量可以加倍);病情嚴重(胃輕癱、食管炎、頑固性便秘)每次10mg,每日3次,或每次10mg,于三餐前和 睡前服用。食管炎維持治療,每次10mg,每天2次于早餐前和睡前服用,或 20mg睡前服用,對病情加重者可加倍。治療上消化道功能紊亂,應在餐前 15分鐘或睡前適當時間與某些飲料一起服用。
【藥理作用】[5]
本品是苯甲酰胺衍生物,是胃腸功能動力藥,能增強食管下段、胃、小腸、大腸蠕動、主要作用于胃腸道器官壁內肌神經及神經節后未梢,促使壁肌釋放出乙酰膽堿,刺激整個消化系統器官,從而增進食管、胃、腸運動功能,使運動亢進,其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分泌系統的副作用較小。
【藥代動力學】[5]
口服給藥吸收迅速,1~2h血藥濃度達峰值,蛋白結合率為98%,生物利用度為40%~ 50%,半衰期7~10h。在抗體內代謝為去甲西沙必利,90%通過尿,糞便排出,少量由乳汁排泄。
【不良反應】[5]
覺見胃、食管、腹部痙攣、腸鳴、腹瀉;偶有頭痛,頭暈;也有驚厥及錐體外系反應
【藥物相互作用】[6]
1.本品可增加地西泮、乙醇、醋硝香豆素、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的吸收;
2.西咪替丁可增加本品的生物利用度;
3.抗膽堿藥可拮抗本品的促胃腸蠕動作用。
4.同時進行抗凝治療時應注意監測凝血時間。
【注意事項】[4]
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半始用量,老年人用量酌減,可增加苯二氮?類和酒精的作用,可見舜時腹部痙攣、腸鳴、腹瀉,偶有過敏。
【制備】[7]
以 N-乙氧羰基- 4-哌啶酮為原料,經羥基化、甲基化、脫保護、還原氨化、 酰胺化、水解、烷基化等 8 步反應得到目標化合物。該路線原料易得、條件溫和、操作簡便 反應總收率達24. 8%,適合工業化生產。
【主要參考資料】
[1] 鄭松柏; 曹秀英. 西沙必利治療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 新藥與臨床, 1996, 15.1: 40-41.
[2] 楊雪春;王帥. 西沙必利治療功能性便秘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36: 99-101.
[3] 臨床常用藥物
[4] 常用臨床藥物手冊
[5] 實用處方及非處方藥物大全
[6] 醫師案頭用藥參考
[7] 趙世振, 謝洪磊, 白長林, 王凱, & 趙冬梅. (2016). 西沙比利合成工藝改進. 中國藥物化學雜志, 26(2), 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