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在日常生活中,吃糖是避免不了的,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就含有糖。
食物中糖類的來源有五大類:谷物、蔬菜、水果、奶和糖。谷物中除淀粉和膳食纖維外,還有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薯類、豆類和植物的根和莖都是淀粉的來源。蔬菜都含有纖維素、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物等;豆類含有脂肪;水果中有葡萄糖和蔗糖、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像我們日常見到的蔗糖、麥芽糖等食物,均為甘蔗、甜菜等經過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屬于天然產物,是人體內安全的能量來源,可以被人體吸收。動物性食物中奶制品能提供一定數量的碳水化物。
糖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是其他甜味劑不可替代的。甜味劑是指能夠賦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劑,被作為蔗糖的替代品被廣泛使用在食品中。按營養價值分為營養性和非營養性甜味劑;按甜度分為低甜度和高甜度甜味劑;按來源可分為天然和合成甜味劑。
歷史上第一種甜味劑是糖精,其甜度為蔗糖的450至500倍。糖精化學名稱叫鄰苯甲酰磺酰亞胺,市場銷售的商品糖精實際是易溶性的鄰苯甲酰磺酰亞胺的鈉鹽,簡稱糖精鈉。傳統的化學氧化法生產糖精分為四步:原料溶解、氧化、中和析出和溶解。一公斤糖精的甜度相當于500公斤蔗糖的甜度。十萬分之一的糖精水溶液就是甜的,一般糖炒時加入量較少,如果濃度過高的話味道是苦的。
糖是碳水化合物,而糖精是石油有機化工合成產品,兩者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產品。嚴格來說,糖精是有甜味的化學添加劑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覺上引起甜的感覺,口感、甜度能達到消費者的要求外,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需要注意的是,過多食用糖精,會影響身體健康。比如腸胃消化酶不能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欲減退。另外,在糖精生產過程中,還會因提取不純,混進一些重金屬、氨化合物、砷及鄰甲苯硫酰胺等雜質,長期較多攝入可引起慢性中毒,對胃、腎、膀胱等黏膜有刺激作用。
另外,對于那些不宜吃糖的病人,根據國際慣例可以食用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木糖醇等糖醇代替食糖制取的甜食品。而且市場上出現了新的食糖替代品——低聚糖類,低聚糖含在很多天然的水果蔬菜中。商品低聚糖一般是用蔗糖、淀粉作為原料,用酶法轉化而成,也有少量的天然提取物,組成是水蘇糖、棉籽糖和蔗糖的混合物。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