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全球范圍內,無論是成人、孩童、毛孩和許多其他動物的肥胖情況都在增加當中……除了垃圾食品和其他一些生活習慣的因素外,或許還和這種環境污染物有關。
雙酚A,英文縮寫BPA,是一種工業用的化學物質,被拿來制造某些塑料等材質。
會有人把肥胖癥和BPA這類擾亂人體荷爾蒙的塑料化學品關聯起來,部分原因是:化學品的泛濫,似乎跟肥胖癥的增加同步。這點可以從下圖的曲線看出。
但這也許只是個巧合?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也發生了許多其他的變化,例如快餐消費和看電視時間的增加。這兩者似乎是挺合理的解釋。
但要是是這樣……為什么我們的寵物也會變胖呢?汪星人總沒有吃更多的薯條或喝更多的汽水吧?
當然,要是我們花越多時間追劇,遛狗的時間也就少了,但喵星人呢?他們也在變胖呀。
我們是不是喂了太多零食給自己的孩子和毛孩呀?
這說法聽起來比較容易,但還有另一個說法是,會不會是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在寵物和人類食物鏈中積累起來呢?
那么這篇研究又如何解釋呢?一項針對24個群體、超過20,000只動物的研究結果顯示,所有這些動物都在變胖。
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大約是千萬分之一。
該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體重大幅度持續的增加”正在到處發生,即使這些人群接觸不到自動販賣機,學校體育課也沒特別少。
也許,這樣的肥胖現象確實是跟環境污染物有關。
除了BPA之外,我們還曝露在許多新的化學物質當中,但研究人員對BPA特別感興趣的原因在于:眾多實驗表明,BPA可以加速新脂肪細胞的產生——至少在培養皿中是這樣。
不過,這是在超過大多數人血液BPA濃度的一千倍以上的情況。
現在,我們終于知道典型的濃度水平是否會造成問題了!
大多數人的血液中含有1到20納摩爾的BPA,但即使只有1納摩爾,也可以明顯提高人體脂肪細胞的產生。
因此,即便量很小,也可能是個問題。
不過這些實驗都是在培養皿中做的。
具體到人身上,結果又如何呢?
為什么不干脆把人分為兩組:曝露于BPA化學物質的人群一組、未接觸BPA的人群一組,然后分別測量這兩組人的體重,來比比看誰比較胖呢?
問題是,幾乎不存在未曝露于BPA的人群,因為BPA無處不在。
好吧,那如果把曝露水平較低和水平較高的人群來做比較呢?
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是這么做的。他們發現,在兒童和青少年體內循環的BPA數量“與肥胖明顯相關”。
然而,這是一項橫斷面研究,是某個時段的快照,所以我們不知道究竟孰先孰后。
會不會并不是高BPA水平導致肥胖,而是肥胖導致體內的高BPA水平呢?因為畢竟BPA這東西是儲存在脂肪中的。
還有一種可能——也或許BPA只是加工食品的指標,而人們其實是吃了加工食品才發胖的。
我們所需要的是前瞻性研究,測量BPA曝露水平,然后接著長時間的跟蹤隨訪。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直到現在!
結果,罪證確鑿——研究人員發現,更高水平的BPA和其它一些塑料化學品,明顯與之后十年當中的體重快速增加相關。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遠離這些東西呢?
雖然我們會吸入一些粉塵,而且我們的皮膚還會接觸到含BPA的收據等東西,但90%的接觸都是來自于我們的飲食。
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為當人們禁食,并且僅用玻璃瓶喝水,不出幾天,他們的BPA水平就可以下降到十倍之多。
但禁食太久也不是辦法呀!
如果做一個為期三天的干預實驗,讓參與的家庭停止食用罐裝和包裝食品,只吃新鮮食品呢?
結果是:BPA暴露水平顯著下降。
如果換一種方式方式來實驗,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每天加入一罐罐裝湯,則會看到尿液中的BPA水平比喝新鮮食材制作的湯時要高出了1,000%。
這項研究使用的是即食罐裝湯,在針對北美罐頭食品的最大調查中,發現其BPA含量還比濃縮湯少了約85%。
而他們發現BPA含量最高的,則是罐裝金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