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氟啶胺,是一種新型的取代苯胺類、廣譜殺菌劑,對灰葡萄孢引起的多種灰霉病有特效。氟啶胺同苯并咪唑類、二羧酰亞胺類及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殺菌劑無交互抗性。氟啶胺對交鏈孢屬、疫霉屬、單軸霉屬、核盤菌屬和黑星菌屬等病菌引起的病害亦有良好的活性。
氟啶胺不內吸,不具治療作用,但極耐雨水沖刷、殘效長,是一種很好的葉面噴灑劑,并能兼治葉螨。土壤處理還能有效的防治十字花科根腫病及由黑根霉引起的水稻猝倒病,在果樹、蔬菜上使用時植物安全,但溫室黃瓜慎用。氟啶胺對大鼠急性口服毒性LD50>5000mg/kg,致突變試驗,重組缺陷性測定,Aines試驗呈陰性反應,魚毒性鯉魚TLM(48h)0.13mg/kg。
在2000ml四口燒瓶中,投入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196.5g(1mol)、2,4-二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305g(1mol)、氫氧化鈉84g(2.1mol)、苯甲醚600g;在60℃下攪拌反應8小時,中控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歸一質量含量小于1%后反應結束;(2)向上述在反應結束的反應液中加入200g10%稀鹽酸,調節pH值為3.5,分層,除去水層,將有機層在25mmHg的低真空下脫溶至85℃,冷卻過濾,得到濕基530.1g,其中氟啶胺含量86%,摩爾收率98.1%;(3)在前述濕基中加入700g質量濃度為70%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60℃攪拌溶解2小時,在25mmHg的低真空下脫去100g溶劑,以0.2℃/min的降溫速率降至20℃,投入氟啶胺α-晶體晶種5g,結晶,抽濾烘干得到α-晶體氟啶胺448.1g重結晶的收率為97.0%。
葉倩等人建立了菊花中氟啶胺的液相色譜-串聯質譜(QuEChERS-UPLC-MS/MS)分析方法,并在安徽、浙江、江蘇和廣西4地進行了500g/L氟啶胺懸浮劑在菊花上殘留的田間試驗,研究了氟啶胺在菊花中的消解動態和最終殘留量,并對菊花中氟啶胺可能產生的膳食攝入風險進行了評估。方法:菊花樣品經乙腈提取,以C18色譜柱分離待測物,采用ESI源,負離子模式和多反應監測模式(MRM)檢測,外標法定量。結果:在0.001~1.0mg/L質量濃度范圍內氟啶胺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大于0.9936;在0.010、0.10、0.50mg/kg3個質量分數下,菊花中氟啶胺的回收率為81.4%~92.5%,相對標準偏差(RSD)為1.6%~6.4%,檢出限(LOD)為0.011~0.040μg/kg,方法定量限(LOQ)為添加的最低質量分數0.010mg/kg。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氟啶胺在菊花中消解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方程,半衰期為3.5~3.9d,屬易降解農藥;使用500g/L氟啶胺懸浮劑,施藥劑量300~450ga.i./hm2,分別施藥2、3次,距末次施藥后14d,菊花鮮樣的殘留量低于同期干樣的殘留量。[結論]膳食攝入風險評估結果表明:氟啶胺的風險概率為每人每日攝入總量的77%,表明在菊花生長期間按照推薦劑量使用氟啶胺對消費者的膳食健康風險較低,對消費者健康是安全的。
[1][中國發明]CN201711470485.0一種合成氟啶胺的方法
[2]農業大詞典
[3]葉倩,朱富偉,王富華,黃玉芬,趙曉麗,唐雪妹,萬凱.氟啶胺在菊花中的殘留消解動態及其風險評估[J].農藥,2020,59(05):362-36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