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硫酸鋁鉀(又稱明礬)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松劑和穩定劑,傳統的油條加工工藝中通常會使用硫酸鋁鉀。為了增加油條的膨松性,在傳統的油條制作過程中,人們會使用由礬、堿和鹽3種原料經科學配比混成的膨松劑,原理主要是在配制堿礬水溶液時,明礬發生水解,產物氫氧化鋁和硫酸,再與小蘇打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從而使油條形成均勻細致的多孔性組織,最終達到讓油條膨脹的目的。
根據我國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硫酸鋁鉀、硫酸鋁銨作為膨松劑、穩定劑,可在油條中使用,但油條中的鋁殘留限量為≤100mg/kg。
硫酸鋁鉀的使用后會導致油條中殘留一定量的鋁。研究表明,鋁在一定劑量下具有神經毒性、生殖毒性、發育毒性;攝入過量的鋁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并與軟骨病和骨質疏松的發生相關。
然而,鋁雖然具有毒性,但并不意味著只要攝入,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這不僅取決于食品中鋁的含量,還與人體食用含鋁食品的數量以及食用時間長短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在2010年的一項健康指導中指出,人(全人群)終生每周每公斤體重經口攝入的鋁不超過2mg,就不會引起健康危害。而我國對硫酸鋁鉀等含鋁添加劑管理嚴格,只要合理規范使用,保證食品中的鋁殘留量符合國家標準規定,正常食用的情況下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2012年完成的中國居民膳食鋁暴露風險評估結果,我國日常膳食中的含鋁食品對一般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機會不大,不過14歲以下兒童以及一些經常食用含鋁量較高食物的消費者,吃進去的鋁較多,會有一定的健康風險。
根據我國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硫酸鋁鉀、硫酸鋁銨作為膨松劑、穩定劑,可在油炸面制品中使用,但油炸面制品中的鋁殘留限量為≤100mg/kg。中國臺灣也規定可以在所有食品中按生產要求適量添加,但僅限于食品制造或加工必須時使用。美國也規定所有食品中按GMP使用。各國家/地區相關限量規定見下表。
1.傳統的油條加工通常會使用明礬,導致鋁的殘留,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無礬膨松劑、無鋁復合膨松劑和發酵型無鋁復合膨松劑等新型添加劑取代了明礬,廣泛應用到油條的加工過程中,不僅避免了鋁對人體的潛在危害,還能優化油條的質量和食用品質。因此,日常消費中建議選擇使用“無礬”、“無鋁”膨松劑的油條。
2.油條屬于脂肪含量相對較高的油炸食品,建議消費者對油條的食用要適量,保持膳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