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大規模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和輕質高強度復合材料的快速發展,正在刺激多個行業對石墨原材料的需求。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中國本地天然石墨產量由2017年的約62.5萬噸反彈至約70萬噸,主要驅動因素是鋰離子電池及中國電弧爐鋼鐵界別增長。未來,隨著包括耐火材料、潤滑油和鋰離子電池在內的下游行業的需求不斷攀升,本地天然石墨產量預期將按復合年增長率約5.4%持續增長,由2021年的約87.4萬噸增至2025年的約108萬噸,復合年增長率約為5.4%。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堪稱全球石墨市場最強“供給側”,2019年,中國生產了全球超過60%的石墨。站在石墨需求增長的拐點,中國石墨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墨”)于6月1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作為中國鱗片石墨精礦行業排名第五的公司,中國石墨能否令市場高看一線?
中國石墨招股書顯示,公司業務主要包括銷售鱗片石墨精礦及在公司廠房加工的球形石墨。公司選礦及加工廠生產的主要產品目前依賴從北山礦場(位于黑龍江省蘿北縣)開采及向第三方供應商采購的未加工石墨供應。此外,中國石墨還銷售開采業務的副產品——未加工大理石。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就銷售收益而言,2019年公司于中國鱗片石墨精礦行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約2.9%)及于中國球形石墨行業排名第六(市場份額約2.9%)。
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三個年度,公司產生總收益分別約1.2億元(人民幣,下同)、1.24億元及1.69億元,并產生純利分別約2580萬元、2450萬元及3790萬元。毛利分別約為5300萬元、5940萬元及8320萬元,分別占毛利率的約44.2%、48%及49.3%。
于2018至2020年,公司銷售球形石墨及其副產品所產生的收益分別約為6540萬元、6640萬元及7620萬元,而銷售鱗片石墨精礦所產生的收益分別約為5450萬元、5740萬元及8570萬元。同期公司已出售鱗片石墨精礦量分別達到約1.48萬噸、1.84萬噸及3.41萬噸;球形石墨及其副產品銷量分別為約0.91萬噸、0.83萬噸及1.04萬噸。
來源: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