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青霉素具有抗菌強、療效強、毒性低的特別,因而廣泛應用于臨床。青霉素靜脈滴注局部刺激輕,能迅速提高血藥濃度,是最常用的給藥方法之一。
可青霉素類的「用藥」注意事項,你都知道嗎?
青霉素鉀和青霉素鈉是青霉素的不同結合形式,一種是鈉鹽,一種是鉀鹽。兩者性質穩定,易溶于水,均可靜脈滴注。
青霉素鉀溶解迅速,但是嚴禁靜脈推注,肌肉注射很痛,故臨床多為口服藥;青霉素鈉可以靜脈推注,但是溶解困難。
大劑量青霉素鉀鹽可導致機體電解質紊亂,重者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尤其對于休克患者要注意;而大劑量青霉素鈉,尤其是腎功能減退或心功能不全病人可造成高鈉血癥。
故臨床上都是根據病情使用,沒有哪個更好的說法。
青霉素應用指征為細菌感染,適用于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敏感(不產青霉素酶)金葡菌等革蘭陽性球菌所致的感染,也可用于風濕性心臟病或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某些操作或手術時,預防心內膜炎發生。
青霉素對病毒性疾病無效,反而使患者體內產生耐藥性。而且這類病毒性疾病大多病情輕,病程短,有自限性,對患者而言是不必要的經濟負擔,故對于病毒性疾病不建議使用青霉素。
青霉素是各類抗生素中毒副反應是最小的,因為其作用過程在于破壞細胞壁形成過程和結構,而人體沒有細胞壁。
青霉素對人體雖然基本沒有藥理毒性,但它的用量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劑量小達不到治療目的,還可能產生耐藥菌株;劑量過大則浪費藥物,還可能增加不良反應,因此合理掌握用量很關鍵。故除了搶救危重患者可適當增加藥物濃度外,臨床一般用量為 200~1000 萬 U。
此外,大劑量使用青霉素也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嚴重者因腦病死亡,因此腎功能減退者或者老年患者應特別注意。
最好不要!青霉素最適宜的 pH 值為 6.0-6.8,在偏酸或者偏堿的溶液中,均可使之發生分解,降低效價。
而葡萄糖水或者葡萄糖鹽水 pH 值為 3.2~5.5,會加速青霉素的水解,降低其療效,而且濃度越高,催化水解作用越強,因此不可作為青霉素的溶媒。
臨床建議用 0.9% 生理鹽水溶解,它的 pH 值為 4.7~7.0,對青霉素的效價幾乎沒有影響。如果病情需要必須限制鈉鹽攝入,也應選用濃度較低的葡萄糖注射液并盡量在 1 h 內輸完。
青霉素鉀或鈉極易溶于水,水溶液中β-內酰胺環易裂解,從而失去生物活性。青霉素水溶液受溫度影響,特別是炎熱的夏天,20 單位/ml 青霉素溶液 30℃ 放置 24 小時效價下降 56%,青霉烯酸含量增加 200 倍。
此外,長時間放置的青霉素也會增加致敏物質含量,使過敏反應增加,同時增加了感染機會導致輸液反應。因此青霉素必須新鮮配制。
不可以!青霉素水溶液不穩定,靜脈滴注時間長了,不僅濃度低,療效差,還會增加青霉素水解和發生過敏反應的機會。
同時,低于有效血藥濃度的時間過長,不僅易致耐藥菌的產生,同時也給細菌提供了恢復生長、繁殖能力的時間,對療效不利。
青霉素半衰期 0.5~1 h,有效濃度維持 4~6 h,所以根據半衰期,青霉素的給藥時間應為 6~8 h 一次,重癥感染者一日劑量分 4~6 次加至少量輸液中間間歇快速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