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瑞氏色素是酸性染料伊紅(Eosin)和堿性染料亞甲藍(Methylene Blue)組成的復合染料,對原生質的染色有很好的區別作用。各種細胞成分化學性質不同,對各種染料的親和力也不一樣,如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為堿性蛋白質,與酸性染料伊紅結合,染粉紅色,稱為嗜酸性物質;細胞核蛋白、淋巴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胞質為酸性,與堿性染料結合后,染紫藍色或藍色,稱為嗜堿性物質;中性顆粒呈等電狀態與伊紅和美藍均可結合,染淡紫紅色,稱為嗜中性物質。
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胞質、核仁含較多酸性物質,染成較濃厚的藍色;中幼紅細胞既含酸性物質,又含堿性物質,染成紅藍色或灰紅色;完全成熟紅細胞,酸性物質徹底消失后,染成粉紅色。瑞氏染液為藍色澄明液體,有甲醇特異香味,主要由美藍、伊紅、甲醇等組成,其中甲醇的作用是溶解美藍和伊紅以及固定細胞形態。
瑞氏色素,直接使用,無需任何配制過程,染液中加微量中性甘油,防止甲醇揮發或氧化,同時也可使血細胞染色較清晰。經常用于血液和細胞涂片、骨髓細胞涂片、細菌染色。細胞質呈紅色,細胞核及細菌呈藍色,嗜酸性顆粒呈橘紅色。
瑞氏色素密度0.8,熔點-98 ºC,沸點65 ºC,折射率1.52-1.522,閃點11 ºC,瑞氏色素是一種復合的中性染色劑,由曙紅和一種氧化的并除去部分甲基的亞甲藍組成的化合物。它對于原生質的染色,具有分別嗜中性、嗜堿性和嗜酸性部分 的作用。特別使用于血液的染色。溶于乙醇,不溶于水。最大吸收波長640(522)nm。
PH對細胞染色有影響。細胞各種成分均不蛋白質,由于蛋白質系兩性電解質,所帶電荷隨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環境中下在電荷增多,易與伊紅結合,染色偏紅;在偏三性環境中負電荷增多,易與美藍或天青結合,染色偏藍。因此細胞染色對氫離子濃度十分敏感,染色用正經片必須清潔,無酸堿污染。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配制頊特液必須用優質甲醇,稀釋染色必須用緩沖液,沖洗用水應近中性,否則可導致各種細胞染色反應異常,以致識別困難,甚至造成錯誤。
瑞氏色素
1、常規方法制備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或細菌涂片,待涂片自然干燥。
2、將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置于染色架上。
3、滴加適量瑞氏色素覆蓋涂片,室溫染色 1~2min。
4、涂片滴加等量磷酸鹽緩沖液,輕輕晃動玻片或采用其他方式混合,使磷酸鹽緩沖液與瑞氏色素混勻,室溫靜置 3~10min。
5、用自來水或蒸餾水從玻片一端輕輕沖洗。(注:也可先用磷酸鹽緩沖液沖洗玻片,時間控制在 30s左右。)
6、干燥。
7、鏡檢:先用低倍鏡觀察血涂片,再用油鏡。
顯微鏡涂片用染色劑,如血、骨髓的染色,血液中寄生蟲染色(原蟲、利什曼原蟲、血絲蟲等)。生物染色。顯微鏡涂片用染色劑,如血、骨髓的染色、血液中寄生蟲染色(原蟲、利什曼原蟲、血絲蟲等)。
1、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應厚薄均勻,以免影響染色效果。
2、涂片染色中,請勿先去除染液或直接對涂片用力沖洗。不能先倒掉染液,以免染料沉著于涂片上。
3、染色液可重復使用,但不能多次重復,若有沉淀物應過濾后使用。
4、染色過深可用甲醇或酒精適當脫色,最好不復染。
5、如果染色過深或過淺,應調整染色時間或工作液濃度。
6、pH 值對染色有一定影響,載玻片應清潔、無酸堿污染,以免影響染色效果。
7、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請穿實驗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8、瑞氏染液用前應充分搖勻,保證染色的均一性;染色液用量應充足,勿使染色液蒸發干。
9、瑞氏染液僅用于體外診斷,應由專業人士使用及進行結果的判讀。
10、使用前應詳細閱讀說明書,并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在有效期內使用,生產日期、生產批號和失效日期見包裝。
11、用后應按醫院或環保部門要求處置廢棄物。
[1]張保. (1991). 糾正質量差的瑞氏色素的簡便方法. 檢驗醫學, 6(3), 185-185.
[2] 劉志蘭, & 趙寶忠. (2009). 瑞氏染液混配機的設計. 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 13(1), 67-70.
[3] 幸建英, 童華波, 汪彥嶼, & 呂純莉. (2009). 瑞氏染色含紫黑色顆粒細胞鐵染色57例臨床觀察.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31(13), 132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