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秦朔朋友圈發了一篇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和南科大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的文章《冷靜透視電動車和氫能:甲醇才是我們的未來?》,有幾個核心觀點:
純電動汽車材料成本太貴,全面普及不現實。“中國的電動車從2016年底的51.7萬輛增加到2018年第一個季度的79.4萬輛,增量為28萬輛,相對于當時整個汽車市場一年2900萬輛的產量,是很少的,但同期追蹤全世界的鈷的價格和鋰的價格,分別翻了四倍和一倍。這種情況告訴我們,如果技術不突破,不把鈷和鋰的用量降下來,造得越多材料越貴。當鈷的價格翻了四倍,鋰價格翻了一倍的時候,全世界沒有一家公司聲稱通過回收電池里的鈷和鋰能實現盈利,這反過來告訴我們,電池的回收技術還有待突破。”
氫氣不那么好儲,更沒想象中那么好用。“當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尤其深圳90%以上的車是停到地下車庫這一封閉空間里的。大量氫能汽車進到地下車庫,若有一輛車泄露,就會產生巨大的危險。盡管這個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使用眾多的時候,總有部件老化等問題發生,哪怕儲氫罐是安全的,閥門、管路等也有一定小概率老化,或者開車不注意發生了撞擊。一旦泄露遇火星爆炸,引起其他車爆炸,一個大樓都有可能毀掉。所以在封閉的空間里,使用氫氣要非常注意。”
甲醇可能是最好的儲氫的載體。在未來,我們可以做太陽能制甲醇。大連化物所的李燦院士已經成功地在甘肅做了示范,用太陽能催化二氧化碳和水轉成甲醇,只是今天的成本比煤制甲醇大概每噸要貴出500~700塊錢,但是給未來探明了方向。未來使用太陽能制甲醇,生產的甲醇就完全是綠色甲醇了;假如在車上裝甲醇,其實裝的是甲醇和水的摩爾比1:1,重量比是64%的甲醇36%的水,就相當于64度的酒。甲醇跟乙醇都是酒精的性質,只是不能喝,其他性能都差不多。裝在車上,甲醇和水反應可以制氫,1升甲醇可以放出143克的氣,也就是1升甲醇可以儲2升液氫,氫氣推動燃料電池給車提供電能。燃料電池是在80度發電,我們學過熱力學的人就知道卡諾定理,它的效率更高。
我們提出的方案是插電式醇氫混合動力。不用去建什么充電站,也不要去建加氫站,就在家里地下車庫放個幾百塊錢的慢充電站,晚上睡覺的時候插上充電。但是車上永遠裝50升的甲醇。如果不裝這50升的甲醇,比如我現在在深圳,買一個電動車往廣州都不敢跑,因為跑到那就回不來,找到充電樁充幾個小時很耽誤事。
我談一下自己的理解:劉科院長提出的解決方案還是混動。這說明混動的技術路線越來越被認可。其實如果充電方便的話,通過慢充就能滿足絕大多數的用車需求。據奇瑞汽車公司統計,純電續航100公里可以滿足家庭92%的用車場景。所以,有了混動技術基本解決了碳排放問題,剩下8%的情況使用汽油其實也沒什么,已經起到了節能環保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充電環節基礎設施不普及,很多買進混動汽車是當燃油汽車在使用,沒有充分發揮混動技術的價值,今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點還是充電設施,解決充電問題。
甲醇技術值得重視,用太陽能制造甲醇既可以在汽車使用中完全擺脫石化能源,又能解決太陽能發電的消納問題,一舉兩得,但如果使用了氫燃料電池又會涉及到鉑金的用量問題,依然是貴金屬,不如直接燒甲醇簡單。但直接燒甲醇的話甲醇是有毒,使用不當易對人體造成危險或致死,此外,甲醇腐蝕性較大,汽車的耐久性得不到保障。吉利汽車在2013年末就推出了了甲醇汽車,現在沒有進一步消息。現階段仍看好油電混動技術的發展前景。
另外新一代汽車不僅僅是更換燃料、動力問題,關鍵還有智能化,新一代汽車不等于是新能源汽車,應該叫智能汽車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