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香豆素類藥物是一類口服抗凝藥物。它們的共同結構是4-羥基香豆素。同時,雙香豆素還可以用于對付鼠害(嚙齒類動物)。當初人們在牧場牲畜因抗凝作用導致內出血致死的過程中發現的雙香豆素,意識到了這一類物質的抗凝作用,引起了之后對香豆素類藥物的研究和合成,從而為醫學界提供了多一種重要的凝血藥物。 常見的香豆素類藥物有雙香豆素(dicoumarol)、華法林(warfarin,芐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香豆素類藥物的作用是抑制凝血因子在肝臟的合成。香豆素類藥物與維他命K的結構相似。香豆素類藥物在肝臟與維他命K環氧化物還原酶結合,抑制維生素K由環氧化物向氫醌型轉化,維生素K的循環被抑制。可以說香豆素類藥物是維生素K拮抗劑,或者是競爭性抑制劑。含有谷氨酸殘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被抑制,而其前體是沒有凝血活性的,因此凝血過程受到抑制。但它對已形成的凝血因子無效。其抗凝機制與華法林相同。
口服吸收緩慢而不完全,血漿蛋白結合率為 99%。其血漿半衰期與劑量有關,為 10~30h,故起效緩慢而維持時間長。用藥 1~3 天作用達高峰,一次給藥作用可維持 4 天。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及栓塞性靜脈炎。用于血栓栓塞疾病。
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手術后 3 天內、嚴重高血壓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1.用藥期間應定時測定凝血酶原時間。
2.出血嚴重者用維生素 K 靜脈注射以對抗。
常見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腹脹氣、痙攣性腹痛和腹瀉,皮膚過敏及頭痛等。
口服:第 1 天 0.1~0.2g,分 2 次。第 2 天起按維持量,每次 0.05~0.1g,每天 1~2 次。在治療開始 1~2 天內,多與肝素合用以應急。
1.與巴比妥類、苯妥英鈉合用,可降低本品作用。
2.與氯貝丁酯、奎寧、奎尼丁、吩噻嗪類、甲苯磺丁脲、阿司匹林、水合氯醛、保泰松等合用,能增加其抗凝血作用。
本品為維生素 K 拮抗劑,為口服抗凝血藥。其作用是通過與維生素 K 發生競爭性抑制,阻礙維生素 K 依賴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從而起抗凝血作用。但本品對已形成的這些凝血因子無作用,因此應用本品后待血中這些凝血因子耗竭后才可顯效,故本品作用出現緩慢,但作用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