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苯甲酸為白色結晶或粉末,無味或略帶安息香或苯甲醛味。常溫下難溶于水(20℃時溶解度為0.34g/100mL,90℃時則為4.55/100ml),溶于乙醇、丙醇等有機溶劑。在熱空氣下稍具揮發性,在100℃左右升華。相鄧密度為1.265 9,熔點122. 4℃,沸點249.2℃,因苯甲酸的水溶性差,通常制成鈉鹽后使用。
苯甲酸為一元芳香羧酸,酸性較弱,其25%飽和水溶液的pH為2.8,所以其殺菌、抑菌效力隨介質的酸度增高而增強。
在堿性介質中則失去殺菌、抑菌作用。pH為3.5時,0.125%的溶液在1h內可殺死葡萄球菌和其他菌;pH為4.5時,對一般菌類的抑制最小濃度約為0.1%;pH為5時,即使5%的溶液,殺菌效果也不可靠;其防腐的最適pH為2.5-4.0。
防腐機理:苯甲酸親油性大,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體內,從而干擾了微生物細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細胞膜對氨基酸的吸收。進入細胞體內的苯甲酸分子,電離酸化細胞內的堿儲,并能抑制細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對乙酰輔酶A縮合反應有很強的阻止作用,從而起到食品防腐作用。
苯甲酸的毒性:大鼠經口LD50為2700-4440mg/kg (體重)。ADI為0-5 mg/kg (體重)。用14C示蹤證明,苯甲酸在人體內不產生蓄積,大多數在9-15h內與甘氨酸結合成馬尿酸(苯甲酰甘氨酸),通過尿排出體外。
在大鼠的飼料中添加1%的苯甲酸,經四代試驗,對其生長、實物吸收、壽命、生殖能力等均無不良的影響。少量的苯甲酸能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成葡萄糖苷酸,也由尿排出體外。
在人體臨床試驗中,每天攝入0.3-0.4g苯甲酸經過60-100d,或攝入1g苯甲酸經過90d,或攝入1.2g苯甲酸在14d內均未見中毒現象。但也有關于苯甲酸有害的報道,當小鼠每天攝入400mg/kg (體重)經17個月,大鼠每天攝入40mg/kg (體重)經18個月,會產生阻礙其生長的結果。
也有報道,對連續四代的40只大鼠用含5%苯甲酸的飼料喂養,其結果顯示具有很高的毒性,在兩周時間內大鼠均死亡。有報道稱,貓對苯甲酸比較敏感,在生產寵物食品時應多加注意。
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低,實際應用時,通常加入適量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用90℃以上的熱水溶解,將其轉化成苯甲酸鈉后再使用。
將苯甲酸鈉添加到酸性食品(如醬油、醋)中時,要防止其解離轉變成苯甲酸,使溶解度下降,形成沉淀析出,降低作用效果。實際操作時,按生產需要,將其配制成一定濃度的苯甲酸鈉水溶液,將溶液以某一質量比例均勻地加到食品中。
若食品中需要添加酸性物質,應在加入苯甲酸鈉且在其分散均勻后添加。苯甲酸與其他食品防腐劑復配使用,可增強防腐效果。在醬油中,苯甲酸與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有以同增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