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獲獎者中,有一位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她因為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而獲此殊榮。
屠呦呦
青蒿素是什么?熔點156-157℃的白色針晶 ,分子式為C15H22O5,分子量282——這些來自屠呦呦小組的這些測定結果,讀起來似乎并不怎么有趣。但它卻是我國的科學家運用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真正靠自己研制出了抗擊瘧疾的良藥。發現青蒿素的歷史,不得不說是我國醫學進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1967年,越南方面向中國求助,說反侵略戰爭中對付瘧疾實在藥物匱乏。這點要求當老大哥的自然不能不滿足。于是在5月23日,中國政府啟動了對抗瘧疾的“523項目”。
開始,523項目下達的時候,研究人員曾經奔著滅蚊子、制新藥和針灸等五個方面使了兩年勁兒,然而并沒啥成果。
這時候有個軍代表提了個建議說不如添點人。這是個好辦法,于是在1969年39歲的屠呦呦代表北京中藥所也加入了進來。
這個時候的研究,其實如同大海撈針一般。研究者們前前后后試了四萬多種草藥,天知道這里面有沒有真正管用的東西。屠呦呦也不例外,在研究的前期,她的目光一直盯在胡椒上,后來還分離出了胡椒酮晶體。但是這個也不是她要找的東西。
直到突然有那么一天,屠呦呦的靈感被一本古書激發了出來——晉朝的葛洪寫的《肘后備急方》里說了一個治瘧疾的藥方:抓一把青蒿,用水泡了以后,絞成汁全喝掉。
于是,屠呦呦就按照葛洪的方法……成功地發現了青蒿素?
當然不是。
要是這個方法真的管用,那么瘧疾豈不是早就被攻克了。
屠呦呦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是個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人,熟悉以現代科學方法研究藥物的套路,比葛洪水平可高多了。
一進項目組,屠呦呦就開始對現有的藥物進行了歸類研究,這比不管不顧地把自己能知道的所有藥物都記錄下來的李時珍都高出許多。那時她就發現,青蒿這個東西被用得很多,但研究了一下覺得這玩意兒療效不怎么樣,就沒理它。
事實上,葛洪記載的內容她也根本沒用,反倒是葛洪沒提到的事兒提醒了她。葛洪沒提什么事兒呢?那就是加熱!真正的思維縝密的科學家,正可以在這種時候敏銳地發現別人所看不到的細節。屠呦呦想到了:會不會是提取過程中,有些環節會加熱,而這破壞了藥物的有效成分呢?如何才能在不破壞有效成分的前提下提取出來它們呢
辦法自然是有的。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我國的科學家對于分離中藥材的化學成分就有了一套很成熟的辦法。大致就是三步:第一步溶劑泡。第二步把粗液里的酸性或者堿性成分去掉。要是第二步還得不到單體成分,那就采用第三步色譜分離。這一套玩法屠呦呦也熟得很,之前的胡椒酮就是用這個辦法提取出來的。
黃花蒿
通過改進第一步的實驗方法,屠呦呦最終大大提高了抗瘧疾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1971年10月4日,提取出的藥品對鼠身上的瘧疾表現出了100%的抑制率。第二年的3月8號,她在南京參加會議的時候公布了研究成果。
這個成果一出來,大家的研究方向也就明確了,都奔著青蒿開始研究。既然在耗子身上管用,那就得在人身上試驗了。藥學家說,得知道這東西毒不死人才能做臨床試驗,軍代表勉強同意了,然后問一個人夠不夠啊,藥學家說至少7個人。于是,連屠呦呦在內一共8個人,自己吃了自己研制的青蒿素,全沒事。
于是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就開展了起來,整個523項目的研究人員,在山東、北京、云南等地轟轟烈烈地搞了試驗,成果倒是非??上?。而且好幾個地區的研究所都是獨立提取出了青蒿素這個東西。在之后的日子里,青蒿素拯救了成千上萬瘧疾患者的生命。
那么,青蒿素到底是個什么東西?這個問題可是非常關鍵,這是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存在本質區別的地方。傳統醫學的體系并不關心這顆草里到底有什么成分,吃了管用就行。但是現代科學體系下的藥學研究,卻需要深入到分子水平。
這樣的研究歷程在發達國家的醫學領域已經走過一遍,成為常規。比如柳樹皮里有水楊酸, 吃了它能解熱鎮痛,直接吃柳樹皮就是傳統醫學;搞清楚柳樹皮里起作用的是水楊酸、水楊酸的化學成分是什么、水楊酸怎么用、有什么不良作用,這個就是現代醫學。
而當青蒿素的潛力出現在屠呦呦所在的523項目面前時,她選擇走后一條路。
在那樣精神壓抑不被尊重的年代里,屠呦呦身為一個知識分子,在浩如煙海而大多無用的典籍中苦苦尋覓、在前人著作里無用的方劑中看見了一絲希望,并用現代醫學的方式將其付諸實現,從而拯救無數人的生命。就這點而言,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名至實歸。
不僅如此,團隊還十分關注青蒿素的抗癌等功效。再就是備受關注的有關青蒿素類藥物治療紅斑狼瘡問題。雙氫青蒿素對治療具有高變異性的紅斑狼瘡(自身免疫疾?。┬Ч毺?。目前已開展二期臨床試驗。試驗表明,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對此,王繼剛和廖福龍也表示,關于雙氫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的作用機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