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環磷酸腺苷(cAMP)治療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將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2組,在常規予洋地黃、利尿劑、轉換酶抑制劑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則予cAMP 120 mg/d;對照組為多巴胺100mg加多巴酚丁胺100 mg/d治療,療程均為7天。結果: 2組總有效率基本相同,但環磷酸腺苷(cAMP)組有效及顯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2組之間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環磷酸腺苷(cAMP)可作為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較為有效的一種可行的方法。
69例患者,其中冠心病53例,冠心病加高血壓性心臟病12例,擴張性心肌病4例。年齡38~78歲,平均51.8歲。
環磷酸腺苷(cAMP)是細胞內的重要調節物質,作為細胞內的“第二信使”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動物實驗表明,cAMP能增強心肌收縮,具有溫和的強心作用,能夠顯著增加培養心肌細胞的搏動強度和頻率。它具有增加冠狀動脈流量,保護缺血心肌,舒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作為β受體激動劑通過間接作用增加細胞內的cAMP濃度,從而發揮其藥理作用。由于衰竭心肌β受體密度降低,對此類制劑效應減弱,因此β受體激動劑僅能產生短期血流動力學效應,長期應用難以持續,癥狀和運動耐量亦無改善,增加劑量無效而副作用(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加劇,病死率上升。
環磷酸腺苷葡甲胺,是單磷酸腺苷(AMP)類藥物之換代產品,加入細胞后可以直接發揮cAMP的作用,使慢通道被激活,鈣離子內流增加,產生正性肌力作用。而β受體激動劑需與心肌細胞膜上β受體結合,通過受體-G蛋白-腺苷環化酶(RGC)復合物激活腺苷環化酶,催化ATP產生cAMP。
顯效率37.1%,總有效率85.7%
結果表明,環磷酸腺苷(cAMP)治療后心功能明顯改善,顯效率37.1%,總有效率85.7%,與β受體激動劑相比療效大致相同,但無明顯副作用。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藥物,在洋地黃療效不佳及洋地黃中毒患者中更應值得考慮環磷酸腺苷(cAMP)。
【1】蔣作鋒 韋建瑞 梅克治 許兆延.環磷酸腺苷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廣州醫藥,20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