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背景及概述】[1][2]
安替比林為安乃近的合成原料之一。安乃近,化學名為[(1,5?二甲基?2?苯基?3?氧代?2,3?二氫?1H?吡唑?4?基) 甲氨基]甲烷磺酸鈉鹽—水合物,分子式為C13H16N3NaO4S·H2O,安乃近作為解熱鎮痛藥,由于其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本品極易溶于水,解熱鎮痛作用強而快,在解熱鎮痛類藥中是為數不多的既能口服又可注射的品種。此外,它還可以用于滴鼻,尤其小兒鼻腔內毛細血管豐富,使用時藥效快,作用強。安乃近臨床應用廣泛, 其不良表現為注射后局部產生疼痛和紅腫。在歐美市場目前主要為獸用。我國以及其它一些發展中國家制成片劑、滴劑及注射劑仍在普遍使用。安乃近自1912 年開始生產以來,工藝持續改進。現今,國外有印度瓦尼(M/sVani)與歐盟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兩家企業生產,其余90 %以上企業均在國內,且大多采用4-甲氨基安替比林與羥基次甲基磺酸鈉縮合的方法。曾有報道在水溶液中進行,如Bios 報告4-甲氨基安替比林的苯溶液與38 %的亞硫酸鈉及30 %甲醛水溶液于60 ℃反應,收率為61 %。民主德國專利在水溶液中縮合,濃縮至干收率為72.76%,蘇聯亦采用水中縮合,最后鹽析,未載收率。
安替比林是合成安乃近關鍵中間體4-甲氨基安替比林的重要原料,分子式C11H12N2O,分子量188.22600,無色晶體,密度1,19 g/cm3,熔109-111°C(lit.),沸點319 °C,閃點109.4ºC,折射率1.553,溶解性1000 g/L (20 ºC)。安替比林油與濃硫酸、水以適當的比例配成安替比林硫酸季銨鹽,安替比林硫酸季銨鹽經亞硝化、還原、水解和中和生成4-氨基安替比林;用該工藝生產時每生產出1公斤4-氨基安替比林需消耗液堿0.5800公斤,配制安替比林硫酸季銨鹽消耗硫酸0.2900公斤。
【應用】[2][3]
安替比林一般用于合成安乃近,具體如下:安替比林油經過亞硝化反應、還原反應、水解中和反應生產氨基安替比林油,氨基安替比林油經過酰化反應生成甲酰氨基安替比林,再經過甲化、水解、一次中和、二次中和、脫水生成甲氨基安替比林油,然后經過縮合反應,精制結晶生成安乃近濕品,經過干燥包裝得到安乃近成品。
【制備】[3]
方法1:由1-苯基-3-甲基吡唑酮-5經甲基化、水解而得。在干燥的甲基化罐中,加入吡唑酮,再加入硫酸二甲酯,升溫至160℃,反應6h,加熱水煮沸2h。將此甲基化反應物放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水解罐中,在100-110℃攪拌水解3h。靜置分層,取安替比林油層放在結晶罐內,加蒸餾水稀釋,攪拌,降溫至10℃以下,析出晶體,甩濾,水洗,甩干得安替比林粗品。粗品用蒸餾水重結晶,活性炭脫色,即得成品。甲基化操作還可以采用氯甲烷或溴甲烷作原料,將這類甲基化試劑作成甲醇溶液,稍微過量地與1-萘基-3-甲基吡啶酮攪拌反應。然后蒸去甲醇,將反應物溶于水中,用氫氧化鈉使呈微堿性,用苯萃取安替比林,再從苯中重結晶,最后用活性炭精制和水重晶。
方法2:用等摩爾的N,N-苯基甲基肼和乙酰乙酸乙酯在130-160℃油浴上加熱回流制得。用沸水從濃稠的油狀液體中萃取安替比林,然后蒸發除去水而得到晶體。
【主要參考資料】
[1] 王梅. 安乃近生產概況及研究進展.廣東化工, 2013, 40.9: 70-70.
[2] 謝先飛; 曾繁典. 安乃近不良反應及急性中毒事件的文獻分析.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02, 11.4: 182-184.
[3] 王平生;李國生;李海霞;李浩林;王曉鳳;貢辰鵬;孫麗紅;吳芳芳;鄭俊芬;李鋒;張喜珍;馬勝義;劉曉蓮.從安替比林原油結晶后的母液中回收安替比林的方法. CN201210594517.9,申請日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