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在藥師的詢問下得知,原來這位患者上個月發現醫院開的藥不夠了,于是就去當地藥店買了兩盒。由于沒記清藥品的名稱,把本該買的“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錯買成了“氫溴酸西酞普蘭”,同時還按照原先醫生處方的劑量服用,因此出現了療效不佳的情況。
兩個藥的主要適應癥都是:治療抑郁癥。
服用方法相同:每日口服1次,可以與食物同服。
起效時間和維持作用時間相似:西酞普蘭口服后2~4小時達血漿峰濃度,正常成人的半衰期約為35小時,艾司西酞普蘭口服多次給藥后平均4小時達血漿峰濃度,多次給藥后的消除半衰期約為30小時。
1、酸根差別
我們看到目前很多藥品名稱前都有鹽酸、硫酸、琥珀酸、酒石酸等等,這些××酸就被稱為酸根,比如我們這提到的“氫溴酸西酞普蘭”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里的“氫溴酸”與“草酸”。酸根不是藥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為了改變藥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數、解離度等理化性質而人工添加的,將藥效基團制成有機鹽或無機鹽,從而有利于藥物的穩定,使藥物更易于吸收。因此在選擇藥物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還是要看××酸后面的字,即主藥成分。
2、結構差異
西酞普蘭是一個外消旋體,其由兩種立體異構體組成,其中一種立體異構體為S-西酞普蘭(這個S音譯就是艾司的意思),另一種異構體為R-西酞普蘭,二者各占50%,互為鏡像,就像人的雙手一樣,雖然長相相同但是不能重疊(如圖1所示)。而艾司西酞普蘭就是剔除了R構象后單一的S-異構體。
3、體內過程
S和R這兩個孿生兄弟在體內并不是都能好好起作用的。如圖2所示,小R和體內藥物結合位點不太匹配,不能有效的結合上去,因此就不能有效的發揮抗抑郁活性。艾司西酞普蘭即是將西酞普蘭中50%的影響抗抑郁活性的R構型除去,使抗抑郁成分達到100%。
4、使用劑量差異
艾司西酞普蘭服用劑量為10mg-20mg/天,西酞普蘭為20mg-40mg/天,10mg的艾司西酞普蘭和20mg的西酞普蘭能達到幾乎相同的抗抑郁效果。因此本例患者在藥店自行購買“西酞普蘭”時還吃與醫院處方開具的“艾司西酞普蘭”相同的劑量,那療效只達到了原先的50%,因此才會感覺到“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