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综合资源,亚洲、欧美、都市、激情、校园、乱伦,憨豆网现在改名叫啥,一级黄色日逼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CAS號數據庫 > 59277-89-3 > 59277-89-3/阿昔洛韋的制備及藥理作用

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59277-89-3/阿昔洛韋的制備及藥理作用

背景及概述[1][2]

阿昔洛韋(ACV),又名無環鳥苷,英文名acyclovir,化學名為9-[(2-羥基乙氧基)甲基]-鳥嘌呤,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藥,1981年英國首先合成應用, 現在已被列入我國國家基本治療藥物,市場需求量大。該藥對I 型及II 型單純皰疹及帶狀水痘病毒高度有效,隨著人們研究的深入,該類藥物還可以應用于抗HIV 病毒。阿昔洛韋為一種合成的嘌呤核苷類似物。主要用于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各種感染,可用于初發或復發性皮膚、粘膜,外生殖器感染及免疫缺陷者發生的HSV感染,為治療 HSV腦炎的首選藥物,減少發病率及降低死亡率均優于阿糖腺苷。還可用于帶狀皰疹, EB病毒,及免疫缺陷者并發水痘等感染。局部僅用于皮膚,阿昔洛韋的皮膚吸收較少。

阿昔洛韋的制備及藥理作用

制備[1]

關于阿昔洛韋的合成方法和生產工藝的研究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 至今已有多種合成方法:

1) 以2-氯-6-碘嘌呤為原料,先與三甲基硅氧乙基碘甲醚縮合生成2-氯-9-[(2-羥乙氧基)甲基]-6-碘嘌呤,再在K2CO3作用下使6 位碘被氧雜化,加壓使2 位氯氨化得產品,總收率60%。該工藝在第1 步中要求-78 ℃的低溫和嚴格無水條件。

2) 以2,6,9 位硅烷化的鳥嘌呤為原料,與2-氧雜-1,4-丁二醇二乙酯(OBDDA),在碘和磷酸鹽的催化下縮合成為9-位取代的產物,然后再水解得產物,收率35%,收率較低。

3) 以鳥嘌呤為原料,先經過乙酰化生成N2,N9-雙乙酰鳥嘌呤(DAG),然后與2-氧雜-1,4-丁二醇二乙酯縮合生成雙乙酰阿昔洛韋(DACV),再水解得目標產物,但在縮合過程中會生成7 位雙乙酰阿昔洛韋(7-DACV),增加產品純化難度,影響產品收率的穩定性和產品質量。

4) 以2-氨基-6-氯嘌呤為原料,經硅烷化后,與乙酰溴代甲氧乙酯縮合, 水解得目標產物, 收率64%。要用到劇毒試劑Hg(CN)2,對環境和工人危害較大。

雖然阿昔洛韋的生產工藝日漸成熟,非常遺憾的是,現有工藝普遍還存在以下問題:原料價格昂貴,用到有毒試劑,反應條件要求苛刻,產品品質低、收率低,產品分離純化困難等。以上弊端使得阿昔洛韋原料藥的合成工藝難于工業化生產。

CN201310696447.2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反應條件溫和,操作簡單安全,反應收率高,生產成本低,綠色環保,適合于工業化生產阿昔洛韋原料藥的合成工藝。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鳥嘌呤核苷作為起始原料,依次經過酰化、縮合、氨解反應制得高質量的阿昔洛韋原料藥,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a) 二乙酰鳥嘌呤的合成

將鳥嘌呤核苷、醋酐、硼酸加入反應釜中,升溫至110℃—120℃反應,反應結束降溫。減壓蒸餾出部分反應液。降溫,放料離心分離,用醋酐淋洗,干燥,得二乙酰鳥嘌呤。硼酸與鳥嘌呤核苷的重量比優選1:0.001~0.01。

b) 二乙酰阿昔洛韋的制備

將甲苯、二乙酰鳥嘌呤、催化劑投入反應釜內,緩慢升溫至回流,分水,滴加2-氧雜-1,4-丁二醇二乙酯后,繼續保溫回流,檢測反應結束,蒸出反應部分反應液,降溫,離心,洗滌,得二乙酰阿昔洛韋粗品。將粗品和甲醇投入反應釜內,回流洗滌,降溫,離心分離得到二乙酰阿昔洛韋,含量大于99.3%。所使用的催化劑為無水氯化鋅、三氯化鋁、萘磺酸、苯磺酸、對甲基苯磺酸中的一種或兩種。

c) 阿昔洛韋的合成

將二乙酰阿昔洛韋和氨水加入到反應釜中,攪拌反應,反應結束后降溫,過濾,得到阿昔洛韋原料藥,含量大于99.5%。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有如下特點:本發明采用鳥嘌呤核苷作為起始原料,原料廉價易得,來源穩定,工藝簡單,毒性小,操作安全簡便, 三廢少,污染小,收率高,達到78.8%以上,產品易于純化,能很好地應用于工業化生產。

藥理作用[2]

阿昔洛韋為抗病毒藥。體外對單純性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具抑制作用。本品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后,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苷激酶或細胞激酶,藥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然后通過二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干擾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復制。在DNA多聚酶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本品對病毒有特殊的親和力,但對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毒性低。體外細胞轉化測定有致癌報道,但動物實驗未見致癌依據。某些動物實驗顯示高濃度藥物可致突變,但無染色體改變的依據。本品的致癌與致突變作用尚不明確。大劑量注射可致動物睪丸萎縮和精子數減少,藥物能通過胎盤,動物實驗證實對胚胎無影響。

藥代動力學[2]

口服吸收差,約15%~30%由胃腸道吸收。進食對血藥濃度影響不明顯。能廣泛分布至各組織與體液中,包括腦、腎、肺、肝、小腸、肌肉、脾、乳汁、子宮、陰道黏膜與分泌物、腦脊液及皰疹液。在腎、肝和小腸中濃度高,腦脊液中濃度約為血中濃度的一半。藥物可通過胎盤。每4小時口服200mg和400mg,5天后的血藥峰濃度(Cmax)分別為0.6mg/L和1.2mg/L。本品蛋白結合率低(9%~33%)。在肝內代謝,主要代謝物占給藥量的9%~14%,經尿排泄。血消除半衰期(tl/2β)約為2.5小時。肌酐清除率50~80ml/分鐘和15~50ml/分鐘時,血消除半衰期(tl/2β)分別為3.0小時和3.5小時。無尿者的血消除半衰期(tl/2β)長達19.5小時,血液透析時降為5.7小時。本品主要經腎由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分泌而排泄,約14%的藥物以原形由尿排泄,經糞便排泄率低于2%,呼出氣中含微量藥物。血液透析6小時約清除血中60%的藥物。腹膜透析清除量很少。

臨床應用和適應癥[2]

純皰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初發和復發病例,對反復發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預防。狀皰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帶狀皰疹和免疫缺陷者輕癥病例的治療。

主要參考資料

[1] CN201310696447.2 一種阿昔洛韋的制備方法

[2] 阿昔洛韋分散片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