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背景及概述】[1][2]
近年來以冠狀動脈血栓及腦動脈血栓形成為主的血管栓塞性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并嚴重危害人的健康。血栓性疾病是導致病人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死亡人數的近是由于栓塞性疾病而導致的,中國近十年來約有萬人死于缺血性中風。血小板聚集是正常凝血機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釋放反應導致血栓形成。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藥物在治療血栓性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是人們研究的熱點之一。抗血小板聚集藥又稱血小板功能抑制劑,上世紀六十年代己在臨床應用,當時該類藥歸屬于抗凝療法范疇。目前,隨著對血栓性疾病發生機理認識的加深,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在臨床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新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劑不斷涌現,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己成為單獨的一類藥物在血栓性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
阿那格雷是一種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為胡磷酸二酷酶抑制劑。鹽酸阿那格雷(anagrelide hydrochloride),化學名為6,7- 二氯-1,5- 二氫咪唑并[ 2,1-b] 喹唑啉-2(3H) - 酮鹽酸鹽一水合物,由美國Roberts 公司研發,1997 年首次在美國上市,商品名Agrylin,是FDA 批準的唯一一個針對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的藥物。鹽酸阿那格雷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增多,使患者血小板數量一周內減少50%,有效率80%以上,甚至可以治療經羥基脲治療無效的患者。在治療劑量范圍內,鹽酸阿那格雷不會改變人體白細胞和紅細胞的數量,不會引起白血病等嚴重不良反應。阿那格雷在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臨床應用結果顯示效果良好,特別適合于年青患者的治療。
【藥理作用】[3]
鹽酸阿那格雷主要減緩骨髓內巨核細胞分化成熟度,減少血小板產量,減緩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者的臨床癥狀;鹽酸阿那格雷不影響巨核細胞的分裂增殖,對 DNA、RNA無傷害,無致癌性。非治療劑量用藥可作為血小板聚集抑制劑。
【藥代動力學[4]
鹽酸阿那格雷吸收迅速,并在體內廣泛分布。大部分在肝臟中代謝,代謝產物主要經腎臟排出,不到1 %以原形從尿中排出。一次口服阿那格雷1 毫克,0 .9 小時后達最大血漿濃度,消除半衰期約為7 .6 小時。
【適應癥[3]
鹽酸阿那格雷適用于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癥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出現的難以控制的血小板增多癥。
【規格】[3]
膠囊:0.5 mg/粒,1 mg/粒。
【用法用量】[3]
成人每日4次,每次0.5 mg口服,或每日2次,每次1 mg口服;如果無效,可每5~7d增加0.5 mg/d;最大量10 mg/d;單次最大量2.5 mg。高劑量用藥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老年人每日1次,每次0.5 mg口服,每周增加0.5 mg/d。腎肝功能異常者每日2次,每次0.5 mg口服。用藥前1h及用藥后避免使用咖啡因。用藥第1周檢查血小板2~3次,后每周檢查1次,直至維持量。
【不良反應】[4]
鹽酸阿那格雷治療中約有25 %37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頭痛、低血壓、腹瀉、體液潴留、心悸、心律失常、咳嗽、惡心及嘔吐等。但反應輕微,大多發生在早期且能自行緩解。約有10 %的患者因嚴重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長期治療有輕微短暫的貧血出現,偶有發生嚴重過敏性肺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報道。阿那格雷產生抗凝作用需要的劑量比抗血小板時使用的劑量大約高10 倍,因此,常規使用的抗血小板劑量對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沒有影響。
【制備】
方法1:以1,2,3- 三氯苯[2,3] 和間氯苯胺[3] 為起始原料,經8 步反應制得鹽酸阿那格雷,反應過程如下:
方法2:以間氯苯胺[3] 為起始原料10 步反應制得鹽酸阿那格雷,反應過程如下:
方法3:用間氯苯胺、水合氯醛和鹽酸羥胺經縮合、環合、氯代及氧化反應制得6- 氨基-2,3- 二氯苯甲酸,再經環合、氯:代、還原、取代、環合及成鹽等反應制得抗凝血藥鹽酸阿那格雷,總收率約6.6%。
【主要參考資料】[6]
[1] 翁志潔, 李建其, 周斌. 鹽酸阿那格雷的合成[J]. 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2012 (2012 年 06): 405-408.
[2] 倪洪斌. 血小板聚集抑制劑阿那格雷的合成研究[D]. 吉林大學, 2006.
[3] 常用新藥精匯手冊
[4] 抗血小板藥物阿那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