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背景及概述】[1][2]
頭孢噻吩(Cephalothin),是合成頭孢西丁鈉的主要中間體。頭孢西丁鈉屬于第二代抗生素,其頭孢烯母核的7α位上有甲氧基,不易被β-內酰胺酶水解,因而對許多因產生β-內酰胺酶而對青霉素和頭孢菌素有耐藥性的革蘭陰性菌有效。頭孢噻吩鈉為頭孢噻吩的鈉鹽,為白色或淡黃色結晶粉末,無臭。有引濕性,受熱易分解,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屬半合成的第一代頭孢菌素抗菌,作用機理與青霉素相似,通過抑制細胞壁合成而產生殺菌作用。頭孢噻吩鈉對革蘭陽性菌的活性較強,產青霉素酶和不產青霉素酶金葡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無乳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喉棒狀桿菌、炭疽芽胞桿菌等對頭孢噻吩鈉皆相當敏感。對革蘭陰性菌,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奈瑟球菌、卡他莫拉菌和淋病奈瑟球菌對本品高度敏感外,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奇異變形桿菌對本品多呈中度敏感。頭孢噻吩鈉對青霉素 酶的穩定性較頭孢噻啶為強。這些優點均使頭孢噻吩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目前,頭孢噻吩鈉發生不良反應程度及副作用較高,靜脈滴注頭孢噻吩后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率有報告高達20%;較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藥物熱、血清病樣反應等過敏反應。應用大劑量頭孢噻吩可發生腦病,腎功能減退或年老患者易發生此反應。
【適應癥】[3]
頭孢噻吩鈉主要用于治療耐青霉素G菌株所致的各種感染,如泌尿系感染、心肌內膜炎、腦膜炎、前列腺炎、膽道感染、猩紅熱等。
【規格】[3]
粉針劑:(1)0.5g;(2)1g。
【用法用量】[4]
1. 成人肌內或靜脈注射,1次0.5~1g,每6小時1次。嚴重感染病人的一日劑量可加大至6~8g。預防手術后感染可于術前0.5~1小時用1~2g,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者可于手術期間給予1~2g,根據病情可于術后每6小時1次,術后24小時內停藥。如為心臟手術、人工關節成形術等,預防性應用可于術后維持2天。成人一日最高劑量不超過12g。
2. 小兒每日按體重50~100mg/kg,分4次給藥。
3. 1周內的新生兒為每12小時按體重20mg/kg;
4. 1周以上者每8小時按體重20mg/kg。
5. 腎功能減退病人應用本品須適當減量。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25ml/分、50ml/分和80ml/分時,每6小時給予的劑量分別為0.5g、1g、1.5g和2g。無尿病人每天的維持劑量為1.5g,分3次給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能有效地清除本品,透析期間為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應每6~12小時給予1g。
配制肌內注射液:1g本品加4ml滅菌注射用水使溶解。作靜脈注射時可將1g本品溶于10ml滅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配制成的溶液于3~5分鐘內徐緩注入。供靜脈滴注時,先將4g本品溶于20ml滅菌注射用水中,然后再適量稀釋。腹腔內給藥時,一般每1000ml透析液中含頭孢噻吩鈉60mg。治療腹膜炎或腹腔污染后應用頭孢噻鈉的濃度可達0.1%~4%。
【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3]
頭孢噻吩鈉是一廣譜抗菌藥物,對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理活性較強,對溶血性鏈球菌、非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較好的抑殺作用。對產氣莢膜桿菌、枯草桿菌、白喉桿菌、淋球菌、李司德菌、腦膜炎雙球菌較差,對綠膿桿菌、腸球菌、真菌、病毒無效。
【藥代動力學】[3]
頭孢噻吩鈉口服吸收很差,肌注吸收良好,1次肌肉注射0.5g,30min時血藥濃度為10μg/ml,體內分布很廣。60%~80%的藥物從尿中排出,腎臟中藥物濃度接近血藥濃度的1/3,本品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蛋白結合率為50%~65%,半衰期為0.5~1 h。60%~70%的給藥量于6h內從腎臟排出,其中 70%是原型藥物,30%為降解物。
【不良反應】[4]
1.肌內注射局部疼痛較為多見,可有硬塊、壓痛和溫度升高。大劑量或長時間靜脈滴注頭孢噻吩后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率可高達20%。
2.較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嗜酸粒細胞增多、藥物熱、血清病樣反應等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極少發生。
3.粒細胞減少和溶血性貧血偶可發生。
4.高劑量時可發生驚厥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腎功能減退患者尤易發生。
5.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少見。
6.可發生由艱難梭菌所致的腹瀉和假膜性腸炎。
7.大劑量使用本品可發生腦病。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4]
孕婦用藥需有確切適應證。本品可經乳汁排出,哺乳期婦女應用時雖尚無發生問題的報告,但應用本品時宜暫停哺乳。
【老年用藥】[4]
根據腎功能適當減量或延長給藥間期。
【注意事項】[4]
? 1.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頭孢菌素或頭霉素(cephamycin)過敏者對其他頭孢菌素類或頭霉素類也可能過敏。對青霉素類或青霉胺過敏者也可能對本品過敏。
2.對診斷的干擾:應用本品的病人抗球蛋白(Coombs)試驗可出現陽性;孕婦產前應用本品,此陽性反應可出現于新生兒。患者尿中頭孢噻吩含量超過10mg/ml時,以磺基水楊酸進行尿蛋白測定可出現假陽性反應。用硫酸銅法測定尿糖可呈假陽性反應。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在應用本品過程中皆可升高。
3.本品與氨基糖苷類不可同瓶滴注。
4.對腎功能減退病人應在減少劑量情況下謹慎使用;因本品部分在肝臟代謝,因此肝功能損害病人也應慎用。胃腸道疾病史者慎用。
5.下列情況應用頭孢噻吩可能發生腎毒性:
1)每日劑量超過12g。
2)腎功能減退或疑有腎功能減退應用本品時未適當減量。
3)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
4)感染性心內膜炎、敗血癥、肺部感染等嚴重感染患者。
5)創傷所致的腎清除功能降低。
6)對青霉素或頭孢噻吩過敏者。
6. 與強利尿藥、氨基糖苷類和其他具腎毒性藥物聯合應用可增加腎毒性。
【藥物相互作用】[3]
1. 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強利尿劑,卡氮芥、鏈佐星等抗腫瘤藥以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與本品合用有增加腎毒性的可能;克拉維酸可增強本品對某些因產生β 內酰胺酶耐藥的G-桿菌的抗菌活性;丙磺舒可提高血藥濃度,延長半衰期。
2. 與紅霉素、多黏菌素B及四環素類、維生素C、氨茶堿、抗組胺藥不能混合注射,以免效價降低或發生混濁沉淀。
3. 與硫酸鎂、葡萄糖酸鈣、氯化鈣等含鈣、鎂離子的藥物不宜混合注射,以免產生沉淀。
4. 與髓袢利尿藥如呋塞米聯用時,腎毒性增加,機制為阻礙頭孢菌素腎排出,使血清和組織中血藥濃度升高。
5. 右旋糖酐-40與頭孢噻吩溶液配伍可增加毒性反應。
6. 與甘露醇等聯用均可導致較強的腎功能損害,必須聯用時應減少本品劑量。
7. 與林可霉素聯用對需氧菌有拮抗作用。
【合成】[1]
將7-ACA 溶解于水相體系中,加碳酸氫鈉轉化為鈉鹽溶解,然后在低溫下滴加噻吩乙酰氯,使其和7-ACA 縮合形成頭孢噻吩鈉。
【主要參考資料】
[1] 陳偉健, 文武, 張小春, & 文銘孝. (2015). 頭孢噻吩酸的合成反應探討.廣東化工,42(1), 1-2.
[2] 李華;宋玉偉;楊麗娟;王金星;韓后良.一種頭孢噻吩鈉的新晶型及其制備方法. CN201310439087.8,申請日2013-09-24
[3] 實用處方及非處方藥物大全
[4] 注射用頭孢噻吩鈉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