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硝唑尼特經國外臨床的反復試驗,對隱孢子蟲、藍氏賈第鞭毛蟲等引起的兒童腹瀉有特效。硝唑尼特是一種酰胺類的抗厭氧生物的藥品,具有廣譜抗原生動物,蠕蟲和細菌的特性,尤其用于治療AIDS病人的隱孢子蟲病感染。同時對于乙肝、丙肝以及痢疾、腹瀉等腸胃的病毒感染也有治療作用。硝唑尼特最先是美國Romark Laboratories公司研制開發,于2003年 2月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允許在其藥店出售,在這之前僅僅部分在拉丁美洲地區使用。
目前制備硝唑尼特大多采用如下方法:用四氫呋喃溶解2-氨基-5-硝基噻唑后,加入鄰乙酰水楊酰氯在低溫下反應,反應結束后用三乙胺中和生成的 HCl,稀釋于水中,過濾,烘干得粗品硝唑尼特。粗品再用四氫呋喃溶解,加活性炭脫色,母液降溫析出產品,過濾,烘干得精品硝唑尼特。但使用這種方法制備存在以下缺點:由于2-氨基-5-硝基噻唑、鄰乙酰水楊酰氯和硝唑尼特在四氫呋喃中溶解度不高,致使四氫呋喃用量很大,成本較高;并且縛酸劑選用有機類堿三乙胺,三乙胺具有臭魚味,對操作環境不好,三乙胺又不溶于水,體系稀釋于水中后,少量過量的三乙胺成油狀物,與物料結成塊,產品質量較差。
CN200610052804.1提供一種硝唑尼特的制備方法,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2-氨基-5-硝基噻唑、鄰乙酰水楊酰氯和硝唑尼特在四氫呋喃中溶解度不高,致使四氫呋喃用量很大,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還解決了縛酸劑選用有機類堿三乙胺,三乙胺具有臭魚味,對操作環境不好,三乙胺又不溶于水,體系稀釋于水中后,少量過量的三乙胺成油狀物,與物料結成塊,產品質量較差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本發明的硝唑尼特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將2-氨基-5-硝基噻唑溶于足量含氮化合物類溶劑中,加入足量縛酸劑攪拌,降溫;
b、加入鄰乙酰水楊酰氯,其與2-氨基-5-硝基噻唑的質量比為1.2~ 2.0:1;
c、加入鄰乙酰水楊酰氯后進行充分縮合反應;
d、將硝唑尼特粗品用含氮化合物類溶劑溶解,加活性炭脫色;
e、過濾后,母液中加入醇進行醇析,質量比為1:0.8~2.0,過濾,烘干, 得到本發明產品。
本品是一種新的抗原蟲藥物,化學名稱為苯酚乙酸酯,是一種硝噻柳酸酰胺的衍生物,具有抗原蟲、抗腸道寄生蟲、抗厭氧菌、抗病毒等藥效。其作用機制雖尚未弄清,但被認為與抑制丙酮酸鹽,鐵氧化還原蛋白氧化還原酶的酶依賴性電子轉移反應有關,后者對厭氧能量代謝至為重要。本品對許多腸道寄生蟲,如貝氏等孢子蟲、阿米巴原蟲、肝片吸蟲、球蟲、絳蟲等均有活性。對某些厭氧菌(如梭狀芽孢桿菌)、病毒(如輪狀病毒等)亦有作用。
硝唑尼特內服吸收入血后生成具有藥理活性的替唑尼特(Tizoxanide,T)發揮藥理作用。故血漿或尿液中均檢測不到原型藥物。替唑尼特血漿蛋白結合率極高(大于97.5%),主要經尿液、膽汁和糞便排泄,并且為糞便中可檢測到的唯一代謝產物。本品易于從胃腸道吸收,口服后1~4小時可達血藥峰值。
硝唑尼特具有廣譜抗原蟲、抗腸道寄生蟲、抗菌及抗病毒等藥效,可試用于禽球蟲病、禽腸道線蟲、絳蟲病、腸道厭氧菌感染及病毒性腹瀉等。
理論上硝唑尼特抑制病原生物主要是通過抑制其厭氧能量代謝過程,對動物體影響較小,能避免傳統抗原蟲藥物的毒性作用。實驗研究,目前尚未發現有明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1] CN200610052804.1 硝唑尼特的制備方法
[2] 家禽常用藥物及其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