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江西宜春合縱鋰業科技有限公司17日發布消息,該公司完成的鋰云母固氟重構綜合提取碳酸鋰項目上周通過江西省科技廳組織的重點新產品鑒定,目前正在建設連續化中試生產線,計劃下半年投產。新工藝成本優勢突出,創新性強,環保實用,解決了鋰云母低成本高效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難題,為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中南大學李新海教授團隊與合縱鋰業公司合作開發的這項新技術,首次在鋰云母提鋰過程中采用高低溫兩次礦相重構技術,提高了重構效果,避免了加壓浸出,堿金屬浸出率高。這項成果用回收碳酸鋰除鈣,省去了用碳酸鈉的費用,同時采用氫氧化物體系,有利于直接得到電池級碳酸鋰,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該項目于2008年立項,科研人員經過近3年的聯合攻關,在湖南、江西兩地反復進行工業研究試驗與中試,終于成功生產出合格的電池級碳酸鋰。產品經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并超過行業標準,經湖南、江西等地多家鋰電池材料企業使用,反映良好,性能完全可以滿足生產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技術要求。
據介紹,鋰云母礦固氟技術可使鋰云母礦中的氟與氟化鈣以固體形式留在渣中,避免高溫焙燒過程中釋放氟化氫氣體腐蝕設備和污染環境。鋰云母礦礦相重構與控復分解技術使其中的鋰等堿金屬轉化為可溶于水的氯化物,避免了物料中的氯離子與氧離子反應產生氯氣并與水反應釋放出氯化氫氣體引起設備腐蝕與尾氣污染。
另據了解,鋰被稱為21世紀的清潔能源,成為與石油一起推動汽車前進的動力。鋰的核聚變技術是當前核能研究的關鍵領域,一旦取得突破,等量的鋰產生的能量將數倍于鈾。為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鋰定位于與石油同等重要的國家戰略物資。電池級碳酸鋰產品是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原料,將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
信息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