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鬼臼毒素是從小蘗科鬼臼屬植物---桃兒七的根和莖中提取到的木脂類抗腫瘤成份。鬼臼毒素類抗腫瘤藥如依托泊苷 (足葉乙苷VP16)、 替尼泊苷 (威猛 VM-26)。鬼臼毒素也可以制成膏劑和酊劑用于尖銳濕疣、皮膚淺表腫瘤的治療。桃兒七又名奧莫色、雞素苔、銅筷子、小葉蓮、鬼打死、鬼臼、羊蒿爪。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草叢中或林下。主要分布于四川、陜西、甘肅、青海、云南、西藏等地。
鬼臼毒素是通過抑制微管蛋白防止微管束聚集形成有絲分裂的紡錘體發揮作用,阻止紡錘體的形成,從而阻斷細胞在有絲分裂中期和染色體凝聚時的分裂,抑制HPV感染細胞的有絲分裂,使其停止于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M期)。同時產生白介素IL-1和IL-2,促進巨噬細胞的增殖,最終引起疣體的壞死、脫落。
2014版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性病學組《《尖銳濕疣診療指南》推薦方案為0.5%鬼臼毒素酊(或0.15%鬼臼毒素乳膏):每日外用2次,連續3天,隨后,停藥4天,7天為一療程。如有必要,可重復治療,不超過3個療程。
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1.病變部位周圍以凡士林保護,避免藥液污染,或治療部位涂藥后立即以滑石粉撒布。
2.以牙簽或玻璃棒蘸藥液后,先滴一滴,干后再滴,使藥液在病損上保留1~6小時,隨后以肥皂和水洗凈,如藥液含安息香酊,以酒精棉球擦凈,涂藥后立即洗手。每日外用2次,連續3天,隨后,停藥4天,7天為一療程。可治療3個療程,如仍無效,需更換其他療法。
1、多數病人用藥后涂藥部位可出現不同程度燒灼感或刺痛感,以及紅斑、水腫和糜爛;
2、疣體脫落后局部可出現紅斑或淺糜爛;
3、個別患者局部反應嚴重,可用消炎、收斂藥液冷濕敷或用霜、乳、糊劑處理,可減輕癥狀,對于局部出現嚴重潰瘍、水腫、劇烈疼痛者,應停止治療。
口服本品300mg即可致死。大面積外涂、過量涂搽、較長時間涂用可發生嚴重毒性反應。本品涂在松脆、出血、新近活檢疣體的部位,或將本品涂在病變部位周圍的正常皮膚或粘膜,可增加系統中毒的危險。
1.系統性中毒的初起癥狀主要表現為胃腸反應,惡心、嘔吐、腹瀉,嚴重者可致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異常等。
2.系統中毒的延遲癥狀主要是神經系統的表現,如共濟失調、排尿困難、心悸、呼吸困難、嗜睡、麻痹性腸梗阻、周圍神經病變等。
3.還可見過敏反應。
4.有胎兒畸形及死胎的風險存在。
鑒于這些嚴重的不良反應,美國疾控中心2015 年《性傳播疾病治療指南性》制定專家 Workowski 博士說鬼臼〔樹〕脂大面積應用、4小時內未洗脫時可能出現嚴重的系統毒性,且存在更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已不再美國該指南中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