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作為一種長效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過敏、抗休克、抗內毒素、抑制免疫及增強應激反應等作用,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治療多種疾病。
它的抗炎、抗過敏和抗毒作用較強,水鈉潴留副作用更小,但長期應用可導致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因此適合短期使用。
那么,臨床有哪些地方適合適用它呢?
適用于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等疾病,從0.75mg/天開始,穩定后改為維持量0.25~0.75mg/天。
大、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判斷腎上腺皮質分泌狀況,根據檢查結果幫助排查庫欣綜合征、腎上腺腺瘤、皮質癌或異位ACTH綜合征等疾病。
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包括標準48小時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和過夜地塞米松抑制試驗。
標準48小時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每6小時口服地塞米松0.5mg,連續2天,檢測給予地塞米松48小時后血皮質醇水平。
過夜地塞米松抑制試驗:晚上11點一次性口服地塞米松0.5~2mg(常用1mg),第2天晨8點或9點檢測血皮質醇水平。
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鑒別庫欣病與腎上腺腺瘤最經典的方法。48小時內每6小時口服地塞米松2mg,連續2天。觀察服用地塞米松后的皮質醇抑制程度。
可興奮腺苷酸環化酶,抑制磷酸二酯酶,增高cAMP水平,從而提高支氣管β受體對擬腎上腺素藥及茶堿類的敏感性,間接發揮支氣管解痙作用。并通過發揮抗炎、抗過敏作用,緩解支氣管痙攣、減輕支氣管充血水腫、減少黏液分泌。也適用于急性化學性肺水腫、頑固性咯血等的治療。
地塞米松的結構無親脂性基團,水溶性較大,難以與細胞膜結合而發揮治療作用,因此霧化吸入的地塞米松與氣道黏膜組織結合較少,肺內沉積率低,氣道內滯留時間短,難以發揮局部抗炎作用。
另外,由于半衰期較長,在體內容易蓄積,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抑制作用也增強,因此不推薦霧化使用。可口服、肌內注射及靜脈滴注。
適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也可選用地塞米松,但不能長期使用。
可地塞米松40mg/天單獨或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多發性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療效確切,近年來已逐漸被納入相關治療指南或專家共識中。
適用于嗜酸細胞性胃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以及急性重癥胰腺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等伴休克的消化系統疾病。
短期大劑量使用地塞米松可減輕危重患者的中毒癥狀、抑制過敏反應,對糾正休克也有幫助。
適用于面神經麻痹、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腦膜炎、視神經脊髓炎、多發性肌炎、重癥肌無力、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腦水腫等疾病。
另有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可顯著改善神經根病變患者的疼痛情況。減少患者急診住院時間,可作為目前常規標準治療之外的一種安全的輔助治療方法。
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綜合征等疾病。
其強大的抗炎作用,可迅速緩解關節炎癥狀,改善關節功能,在抗風濕藥物起效前發揮“橋梁”作用。
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眼部炎癥,包括虹膜睫狀體炎、虹膜炎、角膜炎、過敏性結膜炎、眼瞼炎、淚囊炎等。
同時適用于白內障術、視網膜扣帶術、玻璃體手術后,降低手術炎癥反應,促進結膜水腫的吸收。
手術結束后注射地塞米松2.5mg,點0.1%地塞米松眼水。但需監測其副作用(如高眼壓),眼壓高時停藥或用其他藥物,尤其在特殊病例如高度近視患者,可適當縮短用藥時間。
適用于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蘚、神經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史-約綜合征、瘢痕性脫發、大皰性皮炎、痤瘡等皮膚病,也適用于過敏性皮炎、藥物性皮炎、蕁麻疹等過敏性皮膚病。
1. 過敏性休克
地塞米松具有非特異性抗過敏抗休克作用,但起效緩慢,不作為首選的搶救措施。但可與腎上腺素合用,地塞米松10~20mg靜脈推注,可重復使用。
2.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地塞米松一般每次0.8~4mg,按關節腔大小而定,與酰胺類局麻藥物混合后注射,常用的局麻藥物包括普魯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
3. 嚴重感染
與大量抗菌藥物配合使用可有良好的降溫、抗毒、抗休克及促進癥狀緩解的作用,在應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感染的同時可用地塞米松作輔助治療,但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激素。一般劑量靜脈注射每次2~20mg。
4. 術后、化療所致的惡心嘔吐
地塞米松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5-HT的產生,促進糖皮質激素抗體產生,降低嘔吐反射的應激性,從而改善惡心嘔吐的癥狀。應在麻醉前或麻醉誘導時靜注地塞米松0.5mg/kg。
地塞米松是雙刃劍,應在有明確指征時按照相關指南或共識推薦的用法用量合理使用,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用量與時間。特別需注意的是,兒童長期應用會影響生長發育,導致生長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