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硫唑嘌呤的化學名稱為6-[5-(1-甲基-4-硝基-1H-咪唑基)硫代]-1H-嘌呤,其主要用于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后天性溶血性貧血、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活動性肝炎以及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等。
硫唑嘌呤是6-巰基嘌呤的咪唑衍生物,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代謝劑,可產生烷基化作用阻斷SH組群,抑制核酸的生物合成,防止細胞的增生,并可引起DNA的損害。臨床上,硫唑嘌呤應用十分廣泛,主要用于急慢性白血病、后天性溶血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甲狀腺機能亢進、重癥肌無力、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腸炎、多發性神經根炎、狼瘡性腎炎、增殖性腎炎、Wegener氏肉芽腫等疾病的治療。
一種硫唑嘌呤片生產工藝,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草酸二乙酯與一甲胺氣體在無水乙醇中胺化得到乙酰二甲胺;
步驟二、乙酰二甲胺與五氯化磷環合、氯化后得5-氯-1-甲基咪唑混合液,再經氯仿萃取,減壓蒸餾得5-氯-1-甲基咪唑;
步驟三、5-氯-1-甲基咪唑經硫酸和硝酸混酸硝化得5-氯-1-甲基-4-硝基咪唑;
步驟四、5-氯-1-甲基-4-硝基咪唑與6-巰基嘌呤在NaOH水溶液中縮合得硫唑嘌呤原料;
步驟五、對步驟四中的硫唑嘌呤原料依次進行過濾、結晶、離心、烘干、粉碎、混合;
步驟六、將步驟五得到硫唑嘌呤經藥品壓片機壓制得到硫唑嘌呤片。
硫唑嘌呤干混懸劑,其各原料用量分別為:
硫唑嘌呤50g、山梨醇400g、聚乙烯吡咯烷酮75g、微粉硅膠3g、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50g、體積分數為30%的乙醇的水溶液200g、阿斯巴甜0.5g。
本實施例所述的硫唑嘌呤干混懸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50g硫唑嘌呤與120g山梨醇進行共粉碎,粉碎后過80目篩,得到A粉;
2)取剩余的280g山梨醇、50g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微粉硅膠3g,均過60目篩,加入A粉,混合均勻后,加入200g體積分數為30%的乙醇的水溶液后,制成軟材;
3)將所述軟材過40目篩制成顆粒,60℃干燥后過30目篩得整粒;
4)將所述整粒與聚乙烯吡咯烷酮75g和0.5g阿斯巴甜混勻,得到所述硫唑嘌呤干混懸劑,然后平均分裝多袋。
[1] [中國發明,中國發明授權] CN201710685951.0 硫唑嘌呤干混懸劑及其制備方法
[2] CN202110981022.0硫唑嘌呤片生產工藝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