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背景及概述】[1][2]
氯羥吡啶屬吡啶類化合物,具有廣泛地抗球蟲作用,可用于禽、兔球蟲病。,又稱二氯二甲吡啶酚、克球酚(clopidol))。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在甲醇或乙醇中極微溶,在水、丙酮、乙醚、苯中不溶,一般用于禽、兔球蟲病的防治。由于其對球蟲僅有抑制發育的作用,另外對機體免疫力有明顯的抑制效應。因此,必須連續應用而不能貿然停藥。歐盟、美國、日本、中國都已規定并不斷修訂各種動物組織中氯羥吡啶殘留的最高限量標準,其中均規定禽肉組織中的殘留 量為5μg/kg,禽肝臟中殘留量為15μg/kg。氯羥吡啶在國內是使用最廣泛的抗球蟲藥之一,國際上使用也較多。氯羥吡啶對9種雞艾美耳球蟲的防治均有良好效果,特別對柔嫩艾美耳球蟲的治療作用最強。作用峰期主要在孢子發育階段,能使子孢子在上皮細胞內停止發育長達60天。最近還發現對第2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3]
氯羥吡啶屬于吡啶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抗球蟲作用。作用峰期主要在子孢子發育階段,即感染后第1天,能使子孢子在上皮細胞內停止發育長達60天左右;對第2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形成均有抑制作用。本品對雞柔嫩、毒害、布氏、巨型、堆型、和緩和早熟艾美耳球蟲有效,尤對柔嫩艾美耳球蟲作用最強。鑒于氯羥吡啶對球蟲僅是抑制作用,停藥后子孢子能重新發育生長,過早停藥往往導致球蟲病暴發,且能使宿主對球蟲的免疫力明顯降低。球蟲對本品極易產生耐藥性,近些年幾乎不用其治療球蟲病。但本品有較強的抗住白細胞原蟲作用,因此曾廣泛地用于防治禽住白細胞原蟲病。 氯羥吡啶以125毫克/千克混飼,停藥后2天,雞組織中的殘留量降至100微克/千克以下。
【用途】[3]
對雞9種艾美耳球蟲均有良好效果,尤其對柔嫩艾美耳球蟲作用最強。其活性峰期是子孢子期(即感染第一天),因此可在感染前或感染同時給藥,作預防藥或早期治療藥較為合適。有資料證明,氯羥吡啶能抑制雞對球蟲的免疫力,停藥過早,往往導致球蟲病暴發。目前認為,球蟲對本品易產生耐藥性。本品對兔球蟲亦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用法與用量】[4]
混飼: 每1000公斤飼料,禽125克、兔200克。
【規格】 [4]
預混劑:含氯羥吡啶25%。
【注意事項】[4]
1. 因本品抑制雞對球蟲的免疫力,肉雞在整個育雛期間不能中途停藥; 蛋雞和種用肉雞不宜使用。由于本品較易產生耐藥蟲種或蟲株,必須按計劃輪換使用其他抗球蟲藥。氯羥吡啶與芐氧喹甲酯合并應用有一定的協同效應。
2. 休藥期: 雞5天,兔5天。
【制備】[5]
方法1:以雙乙烯酮為原料,在催化劑(酚鈉、氫氧化鈉)作用下,在75~80℃下反應,生成脫氫乙酸、,經過濾,使脫氫乙酸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2,6-二甲基- 1,4-吡喃酮,用氫氧化銨進一步氨化,生成 2,6-二甲基-4-羥基吡啶,進一步氯化,可制得氯羥吡啶[1]:
方法2:以乙酰乙酸乙酯為原料,在220~230℃ 下,脫醇縮合,可制得脫氫乙酸,再在壓力下使脫氫乙酸氨解,生成二甲基吡啶酚,最后氯化,可制得氯羥吡啶[1]:
方法3:以脫氫乙酸為原料,與氫氧化銨反應,生成中間亞胺化合物,中間化合物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脫羧重排,生成2,6-二甲基-4- 吡啶酚,最后氯化,可制得氯羥吡啶[1]:
方法4:采用上法制得中間產物亞胺化合物后,進一步用氫氧化銨處理,一部分生成2,6-二甲基-4-吡啶酚,一部分生成2,6-二甲基-4- 羥基-3-吡啶甲酸,前者經氯化可制得,后者再經加熱至300℃脫羧,也生成2,6-二甲基- 4-羥基吡啶,經氯化,也可制得氯羥吡啶:
【主要參考資料】
[1] 王秋艷;林維宣;張寧;秦朝秋.雞肉中氯羥吡啶標準樣品、制備方法及應用CN201610971679.8 ,申請日2016-11-04
[2] 聶月美;王賢玉;崔志文;張麗佳.一種氯羥吡啶緩釋微顆粒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CN201510483263.7 ,申請日2015-08-04
[3] 氯羥吡啶 .家禽常用藥物及其合理使用
[4] 氯羥吡啶. 新全實用獸藥手冊
[5] 氯羥吡啶. 實用精細化工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