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综合资源,亚洲、欧美、都市、激情、校园、乱伦,憨豆网现在改名叫啥,一级黄色日逼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CAS號數據庫 > 28523-86-6 > 28523-86-6 / 七氟烷的臨床應用

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28523-86-6 / 七氟烷的臨床應用

一、七氟烷的發展

1960年,在Baxter Travenol實驗室,七氟烷研制成功。1975年,Cook Mazze闡明七氟烷對動物腎臟的影響及體內代謝過程,發現七氟烷部分轉化為F-,與堿石灰生成化合物A、化合物B等。1976年,Walli闡明藥理、毒理機制。1981年,Holaday進行了Ⅰ期臨床(6名志愿者參與,發現誘導/蘇醒迅速、無呼吸道刺激、血流動力學穩定、無心律失常發生、低生物轉化,血漿無機氟離子濃度約為22 μmol/L,停藥后迅速下降),并建議進行Ⅱ、Ⅲ期臨床。雅培進行了Ⅱ、Ⅲ期臨床。1995年,FDA批準在美國上市。

二、小兒麻醉

小兒與成人存在生理、心理差異:1. 小兒不是縮小的成人,而是生理構造不同的個體。2. 小兒心理成熟度也與成人不同,所以需要特別的照顧。3. 年齡越小,體重越輕,麻醉風險越大。4. 體溫較成人易散失(脂肪少、相對體表面積大)。5. 血管細,點滴不易建立,輸液需更謹慎。6. 上呼吸道敏感,呼吸道較成人窄,解剖結構也不同。7. 心臟功能未發育完全(心輸出與心跳速率成正比)。8. 高氧耗,小兒為7~9 ml/(kg·min),成人為3 ml/(kg·min)。9. 高分鐘通氣量與功能殘氣量比(小兒5∶1,成人1.5∶1)。10. 易發生低血糖。11. 肺容量小(缺氧耐受度差)。

七氟烷的臨床應用

目前七氟烷吸入全麻是小兒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首先七氟烷穩定小兒血流動力學。七氟烷對心率無明顯影響,而氟烷減慢心率;七氟烷(相比氟烷)對小兒和新生兒心肌收縮力的抑制小。七氟烷從穩定心率、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維持心肌收縮力三個方面改善小兒循環。其次,采用七氟烷對小兒進行全麻,具有麻醉誘導與蘇醒迅速的特點。

三、器官保護

1. 心臟保護作用

圍術期心肌梗死與死亡率的相關性高達40%,因此圍術期應避免使用可能造成心肌損害的藥物。與靜脈麻醉相比,吸入麻醉可顯著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率。有研究表明,吸入麻醉劑(地氟烷、七氟烷)較丙泊酚具有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其中七氟烷的保護作用更強。還有研究表明,地氟烷、七氟烷和異氟烷等預處理對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害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七氟烷的保護作用更強。并且采用七氟烷預處理可最大程度縮小兔心肌梗死的范圍,其機制可能是KATP通道部分介導了心肌保護。2007年,美國心臟病學院/心臟學會(ACC/AHA)指南“非心臟手術圍術期心血管功能評估”推薦:在非心臟手術中,具有心肌梗死風險且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患者在全身麻醉維持階段使用吸入麻醉劑可獲益(證據級別:B)。

2. 神經保護作用

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最易發生缺血性損害。通常缺血20~40 min,可誘導心肌細胞和腎細胞損害;而腦血流中斷5 min即可致神經元損傷。因此,圍術期應避免使用致腦缺血的藥物,避免使用導致顱內壓升高的藥物。

七氟烷具有不升高顱內壓的特點。對腦血管的擴張作用,氟烷>恩氟烷>氧化亞氮>異氟烷>七氟烷,1.5 MAC時氟烷、恩氟烷分別增加CBF66%和35%,而異氟烷、七氟烷對CBF幾乎沒有影響。七氟烷具有與劑量相關的腦血管擴張作用,但比等效劑量的氟烷、異氟烷和地氟烷作用輕微。

七氟烷麻醉對腦缺血更耐受。有明確證據表明,暴露于吸入麻醉劑下的老年大鼠神經元對腦缺血更耐受。還有研究表明,七氟烷不增加嗜酸性細胞在缺血海馬區的比例,具有明顯的神經元保護作用。

此外,七氟烷對腎臟和肝臟也具有保護作用。

四、七氟烷與丙泊酚比較

在心肌保護方面,七氟烷的作用優于丙泊酚。不停跳冠脈搭橋術用七氟烷麻醉較丙泊酚麻醉術后肌鈣蛋白釋放減少,且七氟烷組心排出量增加,提示心肌保護功能較好。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中,七氟烷心肌保護作用強于丙泊酚。Filipovic等研究了60例無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麻時吸入七氟烷和靜脈注射丙泊酚對左心室舒張功能的影響,發現七氟烷不損害左心室舒張功能,而丙泊酚導致一定程度損傷。另一項研究指出,對于冠狀動脈缺血的患者,不論接受心臟或非心臟手術,七氟烷對心肌均有保護作用。

在麻醉誘導方面,七氟烷誘導較丙泊酚更迅速。七氟烷肺通氣量法麻醉:59%患者一次呼吸即喪失知覺,用時39±3秒,并且所有患者100%誘導成功,誘導時間較靜脈麻醉(丙泊酚)明顯縮短。七氟烷吸入誘導迅速,并可明顯縮短維庫溴銨等非去極化肌松藥的起效時間。此外,與丙泊酚相比,七氟烷蘇醒更迅速,應激反應更少,并可縮短患者ICU時間和總住院天數。

而丙泊酚則具有確切的神經毒性。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臨床劑量的麻醉藥能導致新生動物神經元死亡。Fredriksson等研究結果表明,出生后10天的嚙齒類動物聯合使用氯胺酮與硫噴妥鈉或丙泊酚,8~10周后發現動物的認知功能明顯降低。目前已證實不僅是異氟烷,包括氯胺酮、咪達唑侖、地西泮、戊巴比妥、硫噴妥鈉、氧化亞氮、丙泊酚在內都具有神經毒性作用。Straiko等證實,丙泊酚是通過抑制發育期神經元的促存活信號途徑從而啟動凋亡的產生。大鼠腹腔注射低于鎮靜劑量的丙泊酚,發現大鼠的記憶能力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另外,丙泊酚輸注綜合征死亡率高。嬰幼兒長時間注射丙泊酚可能出現以下情況:心肌損害約90%,伴或不伴心律失常;臨床上約82%出現肝腫大;尸解或病理活檢100%出現肝脂肪病變;代謝性酸中毒約88%;高脂血癥約91%;死亡率約85%。

使用吸入麻醉藥維持,可精確控制麻醉深度,而精確調控麻醉深度能夠確保患者無術中知曉,無術后記憶;維持麻醉更平穩;減少麻醉藥用量;提供快速清醒和拔管的指征;縮短復蘇室停留時間,提高術后蘇醒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腹腔鏡手術中,七氟烷聯合應用硬膜外鎮痛,在降低術后早期譫妄方面優于丙泊酚。

五、七氟烷與其他吸入麻醉藥的比較

與地氟烷相比,七氟烷術后嘔吐、疼痛發生率更低。七氟烷麻醉蘇醒質量優于異氟烷、恩氟烷,且七氟烷麻醉的不良反應低于異氟烷。由于七氟烷具有對呼吸道無刺激,有醇類芳香;無咳嗽反射,適合兒童高濃度誘導;呼吸抑制作用小;對肺功能的影響小等特點,較異氟烷、地氟烷更適合麻醉誘導。

七氟烷麻醉較異氟烷拔管時間縮短。222例患者中220例完成全部研究過程,其中七氟烷組111例,異氟烷組109例,與異氟烷組相比,七氟烷組蘇醒時間縮短5.4 min,改良Aldrete評分達9分時間縮短8.4 min,拔管時間縮短4.6 min(P<0.01)。

六、肝腎毒性

七氟烷麻醉可預防心律失常。Katz等報道,麻醉下動脈血壓增加可能是產生心律失常的一個因素,而在外科嗜鉻細胞瘤手術麻醉中,血壓的控制(七氟烷)在預防心律失常發生上舉足輕重。

由于血中無機氟濃度升高可引起曲小管功能障礙性損害,所以腎功能不全患者長時間吸入七氟烷后,應警惕可能發生的腎功能損害。有文獻報道,當麻醉維持采用連續吸入一小時2%七氟烷、50%N2O-O2混合氣體,血清無機氟最高濃度為16.5±2.8 μmol/L,遠低于安全界限50 μmol/L。

吸入麻醉藥引起肝功能損傷的機制可能是:升高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例如氟烷、恩氟烷引起肝細胞釋放大量鈣,而造成肝細胞損傷)。麻醉藥代謝產物的影響(氟烷、恩氟烷代謝產物為三氟乙酸,通過氯化TFA的中間產物與亞細胞蛋白共價結合,再有細胞色素P450氧化,而致肝小葉中心性壞死)。肝血流的減少(氟烷易致肝血流降低而引起肝細胞損傷)。

而七氟烷不抑制肝臟的氧耗,不對肝細胞內呼吸和代謝造成不良影響,對肝功能減退患者十分有利。多項研究表明,異氟烷組患者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轉移酶(ALT)和γ-谷酰基轉肽酶(GTP)的濃度高于七氟烷組患者,即異氟烷麻醉對肝功能的影響(肝功能損害)遠大于七氟烷。異氟烷、地氟烷都與致死性、爆發性肝壞死有關,其代謝產物與肝臟蛋白結合形成三氟乙酰化相關蛋白,刺激易感個體形成抗體,產生自身免疫性肝炎(再次接觸誘發抗體介導的肝壞死)。七氟烷未見引起免疫性肝炎的報道,七氟烷代謝率僅為2.89%,經肝細胞色素P450 2E1水解,醚鍵斷裂,產生六氟異丙醇和二氧化碳(或單碳碎片)和無機氟,期間無自由基產生,不增強肝臟脂過氧化反應,無肝損害。

七、ASA官方文件表明:七氟烷對懷孕女性無影響

針對英國11,500位在醫院工作的<40歲的女性,收集了有關職業、工作、生活方式、內科和產科病史等相關數據。研究結果表明:1. 女性麻醉醫師不孕的發生率并不高于其他醫師;2. 自然流產及后代先天異常的發生率與職業、暴露于手術室中的小時數、有無廢氣清理系統無關;3. 腫瘤和神經病變的發生率與職業無關。因此,沒有數據提示微量麻醉氣體對那些工作在有清除系統環境中,考慮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女性是種威脅。

八、七氟烷麻醉維持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 七氟烷與CO2吸收劑接觸可以生成化合物A-五氟甲基乙烯醚(PIFE),其濃度和新鮮氣流速度成反比;

2. 如何避免化合物A濃度升高:(1)提高新鮮氣體流速;(2)避免CO2吸收劑過于干燥;(3)避免CO2吸收器溫度升高;(4)避免患者體溫升高;

3. 由于新鮮氣體流速降低可以導致化合物A濃度升高,因此美國FDA推薦回路的新鮮氣流量不低于2 L/min;在七氟烷揮發罐的標簽上都建議麻醉科醫師:新鮮氣流量不應低于2 L/min;

4. 建議CO2吸收劑首選鈣石灰,其次選鈉石灰,不用鋇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