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2020年5月20日,中國藥科大學徐曉軍和李萍教授團隊在《Autophagy》(2019 IF:11.059)發表題為“Discovery of apotent SCAP degrader that ameliorates HFD-induced obesity, hyperlipidemia andinsulin resistance via an autophagy-independent lysosomal pathwa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了石蒜堿可以作為一種潛在的降脂小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激活SMAILD信號通路,促進SCAP蛋白降解并抑制脂質生成從而改善脂質紊亂而引起的一些并發癥。
DOI:10.1080/15548627.2020.1757955
圖片來源:文章截圖
脂質紊亂引起的代謝綜合征的治療可以通過減少脂質合成來輔助,調節脂質生物合成的核心分子是一組被稱為SREBF/SREBPs的轉錄因子,包括三種具有不同但重疊功能的亞型(SREBF1a、SREBF1c和SREBF2),合成后的SREBFs以前體形式存在于內質網中。在膽固醇存在的情況下,SCAP是一種ER到高爾基體的轉運蛋白,它發生構象變化,并通過與INSIG1(胰島素誘導的基因1)形成復合物而在ER中保留SREBFs。當膽固醇水平下降時,INSIG1從SCAP-SREBFs復合體解離,從而使復合體遷移到高爾基體,在那里SREBF被MBTPS1和MBTPS2切割。
SREBPs以無活的形式存在于內質網(ER)中,當膽固醇含量減少,SREBP裂解激活蛋白(SCAP)會與SREBPs形成復合物,在COPII小泡的作用下,將SREBPs運送至高爾基體。SREBPs在高爾基體上被site-1蛋白酶(S1P)和site-2蛋白酶(S2P)切割出具有活性形式的N端。成熟的SREBPs入核,從而調控下游相關基因的轉錄。當膽固醇含量增多,ER上的INSIG1會將SCAP-SREBPs復合物固定在ER上,從而阻礙SREBPs的轉運,抑制下游基因的表達。
該研究通過高通量篩選以及其他技術手段得到一個靶向作用于SCAP的小分子藥物——石蒜堿。在體內外對石蒜堿降脂功效進行了評價,發現其既不會引起內質網應激,也沒有激活LXR,同時還可以改善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炎和胰島素抵抗。從分子水平對該機制進行探究后,發現SCAP的降解是一種自噬非依賴的溶酶體降解途徑。在石蒜堿的作用下,SCAP會與SQSTM1/p62結合進而遷移到溶酶體中降解。該降解途徑被命名為SMAILD(SQSTM1/p62 mediated autophagy-independent lysosomaldegradation)。也就是說,通過SMAILD途徑抑制SCAP可以用作治療代謝性疾病的有效治療策略。
Schematic diagram of lycorine.
圖片來源:文章截圖
據悉,該文章第一作者為博士后鄭祖國和碩士研究生朱思彤,徐曉軍及李萍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