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鹽酸大觀霉素是由鏈霉菌產生的所產生的,它是一種由中性糖和氨基環醇一苷鍵結合而成的氨基糖苷類快速殺菌型抗菌素,其還有個名字叫壯觀霉素。是美國人Mason等在上個世紀1961年發現的。它在畜禽獸醫治療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敏感細菌感染引起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巴氏桿菌和支原體等引起的疾病。
性狀:該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該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幾乎不溶。比旋度取該品,精密稱定,加水溶解并稀釋制成每1ml中含100mg的溶液。依法測定(附錄Ⅵ E),比旋度為+15°至+21°。
鹽酸大觀霉素主要作用于細菌的蛋白質合成過程,主要對靜止期的細菌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屬于靜止期的殺菌藥。
相比其它抗生素,它的抗菌作用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殺菌作用呈濃度依賴性;
(2)僅對需氧菌有效,尤其對需氧革蘭陰性桿菌的抗菌作用強;(3)具有明顯的抗菌素后效應;(4)具有初次接觸效應;(5)在堿性環境中抗菌活性增強;(6)對奈瑟菌屬抗菌作用弱,對鏈球菌和厭氧菌無效。
結晶性 取該品,依法檢查(附錄Ⅸ D),應符合規定。酸度取該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依法測定(附錄Ⅵ H),pH值應為3.8~5.6。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取該品5份,各0.75g,分別加水5ml,溶解后。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渾濁,與1號濁度標準液(附錄Ⅸ B)比較,均不得更濃;如顯色,與黃色6號標準比色液(附錄Ⅸ A 第一法)比較,均不得更深。有關物質 取該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⑴與含0.2mg的溶液⑵。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Ⅴ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薄層板預先以展開劑展開約12cm)上,以正丙醇-水-冰醋酸-吡啶(50:40:5:5)為展開劑,展開后,晾干,噴以0.5%高錳酸鉀溶液,放置使顯色,溶液⑴如顯雜質斑點,與溶液⑵所顯主斑點比較,不得更深。水分 取該品,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Ⅷ M 第一法 A)測定,含水分應為16.0%~20.0%。熾灼殘渣不得過1.0%(附錄Ⅷ N)。抽針試驗 取該品2g,加苯甲醇注射液3.2ml,使成混懸液,用裝有7號針頭的注射器抽取,應能順利通過、不得阻塞。細菌內毒素取該品,依法檢查(附錄Ⅺ E),每1000大觀霉素單位中含內毒素的量應小于0.09EU。降壓物質 取該品,依法檢查(附錄Ⅺ G),劑量按貓體重每1kg注射15000單位,應符合規定。無菌 取該品,分別加入100ml0.9%無菌氯化鈉溶液中使溶解,用薄膜過濾法處理后,依法檢查(附錄Ⅺ H),應符合規定。
1、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基受體結合抑制蛋白質合成,細菌胞膜通透性增強,胞內物質外滲,細菌死亡。
2、抗菌譜較廣,對需氧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強,對厭氧菌無效;
對革蘭氏陽性菌作用較弱,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藥菌株)較敏感。
3、內服吸收很少,幾乎完全從糞便排出,可作為腸道感染用藥;
注射給藥吸收迅速,大部分以原形從尿中排出,適用于泌尿道感染。
大觀霉素屬于堿性抗菌素,堿性越強其抗菌效力越強;但大觀霉素不溶解于水,所以,目前國內最常用的商品化原藥是鹽酸大觀霉素。它質量保證標準下,眼觀是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它易溶于水,溶于水的水溶液顯酸性檢測結果,其1%水溶液的pH為3.8--5.6。
鹽酸大觀霉素的抗菌機制與其它氨基糖苷類抗菌素一樣,也是進入細菌細胞內之后,選擇性的作用于細菌細胞核蛋白體30s亞單位上,從而對細菌細胞蛋白質的合成產生強大的抑制作用,對敏感細菌產生強大殺滅作用。
鹽酸大觀霉素屬于廣譜快速殺菌劑,它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巴氏桿菌、變形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肺炎桿菌等作用較強;因此,它對上述敏感細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鹽酸大觀霉素的毒性很低。有研究人員用小鼠和大鼠進行了腹腔內、皮下、肌內和口服等給藥途徑的毒理實驗,大鼠肌注大觀霉素500、250、100、50mg/(kg·d)連續32d,腹腔注射大觀霉素700、400、200、50/(kg·d)連續39d,觀察其亞急性毒性反應。
實驗結果表明,在給藥期間沒有觀察到明顯的毒性反應,大劑量組體重增長略受影響。病理學組織切片檢查,發現肌注100mg/(kg·d)以上的劑量組,動物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肌注局部有肌纖維變性、結締組織增生。腹腔注射200mg/(kg·d)以上的劑量組,動物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空胞變性;700/(kg·d)和400/(kg·d)劑量組,動物有肝細胞空胞變性和脂肪性變;肌注和腹腔注射50mg/(kg·d)均沒有觀察到病理、組織方面的改變。
鹽酸大觀霉素肌注吸收迅速,健康動物肌注1h血藥濃度即可達峰,到6h的時候,機體內的血藥濃度仍然維持在有效抑菌濃度以上,處在一個比較高的有效作用水平。其血藥濃度的高低,隨劑量的增加而上升。大觀霉素主要通過腎臟排泄,通常6小時以后,其排出量約占總給藥量的45%左右。
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鹽酸大觀霉素和硫酸大觀霉素,在畜禽獸醫治療臨床注射給藥途徑用藥,需要基層獸醫們注意患病畜禽的腎臟健康程度(腎病患病畜禽禁用)。而畜禽的口服給藥,在鹽酸大觀霉素上市以來,尚無這方面的太多報告,則無需考慮此問題。
鹽酸大觀霉素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巴氏桿菌、志賀氏菌、變形桿菌、支原體、肺炎球菌、鏈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皮炎)等都有不錯的抗菌活性,但是它對厭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衣原體、螺旋體和綠膿桿菌等不敏感或敏感性差。
因此,在臨床單用鹽酸大觀霉素制劑或用其進行配伍處方給藥時,對于治療上述病原菌造成的疾病才有可能會到達預期的治療效果。否則,若是病原菌的敏感譜對不上,就象射擊偏離了靶子,無論如何也很難取得較好的成績。
鹽酸大觀霉素的口服吸收好于其它的同類藥物,比如說硫酸新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慶大霉素、硫酸安普霉素、硫酸慶大-小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類藥物,特別是用于日齡越小的動物其吸收率越高。
鹽酸大觀霉素肌肉注射吸收良好,1小時后血藥濃度可達高峰。藥物在體內代謝很快,其藥物半衰期約為2.5小時。與血漿蛋白的結合不顯著,不易進入腦脊液。因此,不宜單獨用于頭部感染疾病的治療。
鹽酸大觀霉素幾個特點使得它尤其適合注射給藥。它是所有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里,注射給藥最安全的?;痣u(雛)每只注射50mg,未見不良反應;注射90mg才發生短暫共濟失調和昏迷,約4小時后康復。
因為其在注射方面的優點,因此在畜禽疾病治療臨床,它被更多的注射使用。
治療:多種細菌和支原體造成的呼吸道病。
用于豬的注射劑量為10mg /Kg.kw,用于1~ 3日齡雛雞為10mg/Kg*kw,用于貓為5~12mg/Kg"kw,用于牛為10~15mg/Kg"kw 。
鑒于鹽酸大觀霉素在抗菌譜和抗菌作用上的不足,在實際的制劑研發和生產中,主要是以大觀霉素與林可霉素的“2:1”復方產品最有效,所以這樣的復方產品一一鹽酸大觀霉素鹽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比單方的鹽酸大觀霉素可溶性粉要多得多。
鹽酸林可霉素的引入,彌補了鹽酸大觀霉素在抗厭氧菌、陽性菌和螺旋體等方面的不足,這種“2:1”的科學復配是個完美的組合,被大家廣泛的稱為“利高霉素”。這種復配在彌補大觀霉素不足的同時,也增強了大觀霉素抗支原體和部分陰性菌的作用。
鹽酸大觀霉素與鹽酸林可霉素按照2:1制成的復方被簡稱為“利高霉素”,它在家禽疾病治療臨床上,主要用于傳染性滑膜炎、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等疾病的治療。由于雛雞對它有比較好的吸收和良好的抗菌作用,因此鹽酸大觀霉素鹽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也被用于雛雞的“開口”用藥,防治氣囊炎慢性和滑膜炎。
其用于上述疾病的注射給藥,是目前獸醫治療臨床最為常見的給藥方式之一-。以利高霉素純粉來計, 給雞子的注射劑量為50~75mg/Kg "Kw。由于現在疾病混感較多,所以臨床實際使用時,有經驗的獸醫會把利高霉素與注射頭孢一起注射,這對雞滑液囊、氣囊炎、大腸桿菌、雞白痢、壞死性腸炎等疾病的治療,效果大增。
任何藥物在有其獨特優勢的同時,也都有其局限性和配伍方面的禁忌。所以,這對如何科學、正確和!技術性的使用好該藥,也提出了諸多的要求和實踐總結。
比如說,利高霉素不能與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酰胺醇類抗菌藥一起同時使用,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把利高霉素與抗病毒、抗炎藥物一起配伍使用,可顯著提高對上述疾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