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2',3'-O-異丙叉肌苷是一種醫藥中間體,可用于制備卡培他濱。卡培他濱(Capecitabine)是5-氟尿嘧啶的前藥。該化合物本身無細胞毒性,在體內酶的作用下經3步酶解代謝為5-FU(5-氟尿嘧啶)而發揮抗腫瘤作用。
取肌苷100g(0.368mol),加入400ml丙酮,在攪拌下加入40ml濃硫酸,加熱至回流,待固體完全溶解后加入100g無水硫酸銅,繼續回流5小時,TLC跟蹤反應,待反應完畢,加入160g碳酸鈉中和反應,除去無機鹽,丙酮洗滌,合并濾液,減壓蒸出溶劑,殘渣中加入60%乙醇200ml,熱溶,趁熱過濾,濾液冷藏,得淡黃色晶體96g,熔點:192~196℃,收率:83.7%。
2',3'-O-異丙叉肌苷制備卡培他濱的方法如下:
將93.6g(0.30mol) 2',3'-O-異丙叉肌苷中加入400mlDMF,溶解后分別加入50g亞磷酸三苯酯和34.2g(0.36mol)溴甲烷,在40℃攪拌5小時,TLC跟蹤反應,反應結束后,批次加入400ml的二氯甲烷和2%的亞硫酸鈉溶液300ml,萃取,收集有機層,減壓蒸干溶劑,200ml乙酸乙酯加熱溶解,冷藏過夜,有晶體析出,過濾得白色晶體(3)88.8g,熔點:212~215℃,收率:78.9%。
將60g(0.16mol)(3)、50g乙酸鈉、5g5%的鈀炭和400ml甲醇投入1000ml的氫化瓶中,通氫氣進行氫化,直到氫氣不再反應,過濾減壓濃縮至有固體析出,分批加入200ml二氯甲烷和200ml水,萃取,收集有機層,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蒸干溶劑,得淡黃色固體,直接進入下步反應。
將40g(0.135mol)(4)加入500ml的反應瓶中,分別加入200ml醋酐、0.25ml濃硫酸、1.0ml磷酸,加熱至100℃,TLC跟蹤至原料(4)點消失,過濾,減壓蒸干溶劑,加入200ml甲醇加熱溶解,冷藏結晶,并重結晶,得白色晶體(I)30g,產率85.5%,熔點62~64℃,元素分析C11H16O7,計算值(%):C 50.76,H 6.15;實測值(%):C50.69,H6.13。1H-NMR(CDCl3):δ1.38(s,3H,Me),2.06-2.12(s,9H,CH3COO-),4.31(m,1H,3-H),5.10(m,1H,4-H),5.32(d,1H,2-H),6.14(s,1H,1-H)。
將17.1g(0.133mol)5-FC、26g硅氮烷、0.5g硫酸銨、100ml甲苯依次加入250ml三口燒瓶中,加熱攪拌至回流,反應3小時后。減壓蒸干甲苯和過量的硅氮烷,剩余物備用。
將上述反應的甲硅化物,加入200ml二氯甲烷使之溶解,再將30g(0.115mol)(I)溶解在20ml二氯甲烷中,加至上述反應液中,攪拌,將反應體系溫度降至5℃時,緩慢滴加17ml四氯化錫與40ml二氯甲烷的混合物,體系溫度控制在10℃以下。滴加完畢后,升溫至10℃反應1.5小時,再常溫反應2小時。反應完畢,加入66g碳酸氫鈉,劇烈攪拌20分鐘,控制滴加13ml水,繼續攪拌1小時,過濾,加二氯甲烷洗滌殘渣,合并濾液。硫酸鎂干燥有機層,過濾,減壓蒸干二氯甲烷,加入25ml甲醇溶解固體,冷藏,結晶,過濾,甲醇洗滌結晶,得白色固體(5)31.0g,收率為81.2%,熔點190~194℃。
將23g吡啶和125ml二氯甲烷,攪拌,降溫,待內溫降至0℃時,滴加12.5g(0.083mol)氯甲酸正戊酯,反應體系控溫5℃以下。滴加完畢后,再緩慢滴加100ml二氯甲烷溶解25g(0.076mol)(6)的混合物。滴加完畢后,繼續反應約2小時,TLC鑒定反應終點。反應完畢后用水500ml批次洗滌(200ml、200ml、100ml),分出有機層。減壓蒸 盡溶劑,加入200ml的甲醇使之溶解,室溫下通入氨氣,薄層鑒定反應終點。減壓蒸去甲醇,加水50ml,用氯仿(3×50ml)萃取,合并氯仿層,用水洗滌3次,無水硫酸鎂干燥,減壓回收氯仿,加入50ml丙酮,攪拌有晶體析出,過濾,得白色產品22g。50ml乙酸乙酯重結晶,得白色晶體(II)22.1g,收率為80.5%。
[1] [中國發明] CN200910144408.5 一種抗腫瘤藥物卡培他濱及其中間體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