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综合资源,亚洲、欧美、都市、激情、校园、乱伦,憨豆网现在改名叫啥,一级黄色日逼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CAS號數據庫 > 186826-86-8 > 186826-86-8 / 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合成路線圖

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186826-86-8 / 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合成路線圖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是德國拜耳公司(Bayer)開發的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臨床用莫西沙星鹽酸鹽。莫西沙星于1999年9月首次在德國上市,同年12月在美國上市,用于治療社區獲得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鼻竇炎和肺炎急性發作及皮膚組織感染,商品名Avelox 。與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氟沙星等相比,它進一步提高了對革蘭陽性菌如肺炎球菌的抑制活性,同時也可以十分有效地抑制厭氧菌。

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合成路線圖
圖1為莫西沙星結構式。

【別名】 鹽酸莫西沙星、拜復樂

【作用與用途】 鹽酸莫西沙星為阻斷拓撲異構酶、干擾DNA復制的廣譜抗菌的氟喹諾酮類藥物。其特點是:可以防止細菌主動外排引起的耐藥性,其抗革蘭氏陽性菌作用增強;對紫外線穩定,不會產生光毒性反應;雙重靶位,可快速殺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達峰時間為0.4~4小時,半衰期為12小時, 生物利用度達91%,一般3天緩解癥狀,5~10天可治愈呼吸道感染。不經過細胞色素P450代謝,故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較少,肝腎雙通道代謝。適應證為成人的呼吸道感染,對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也有效。

a. 反合成分析
通過官能團轉換先將莫西沙星轉化為莫西沙星乙酯363,然后再將其與苯環相連的氮雜 雙環切斷得到cis-(S,S)-2,8-二氮雜雙環-[4.3.0]壬烷364和1-環丙基-6,7-二氟-8- 甲氧基-1,4-二氫-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365,后者經C-N鍵切割打開其喹諾酮母環 中的二氫吡啶環而得到3-環丙胺基-2-(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丙烯酸乙酯366。 利用胺對烯醚鍵的加成-消除反應,將丙烯酸酯366經C-N鍵切割轉化得到環丙基胺367 和3-乙氧基-2-(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丙烯酸乙酯368,后者進一步經C-C雙 鍵切割得到原甲酸三乙酯369和(2,3,5-三氟-4-甲氧基)苯甲酰乙酸乙酯370。利用1,3- 二羰基化合物切割的基本原則,β-酮酸酯370經C-C鍵切割得到丙二酸單鉀鹽單乙酯371 和2,4,5-三氟-3-甲氧基-1-苯甲酰氯372。

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合成路線圖

b. 合成路線[65~67]
首先,以2,4,5-三氟-3-甲氧基-1-苯甲酰氯372為起始原料,在三乙胺存在下與丙二 酸單鉀鹽單乙酯371發生縮合反應生成(2,3,5-三氟-4-甲氧基)苯甲酰乙酸乙酯370。然 后,β-酮酸酯370在醋酐中與原甲酸乙酯369回流,發生縮合反應生成3-乙氧基-2-(2,4, 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丙烯酸乙酯368后,再與環丙基胺367經加成-消除反應生成3- 環丙胺基-2-(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丙烯酸乙酯366,后者在DMF和氫氧化鈉存 在下關環得到1-環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氫-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365, 接著,于120℃下,在吡啶中用cis-(S,S)-2,8-二氮雜雙環-[4.3.0]壬烷364選擇性取代其 C-7位的氟原子得到1-環丙基-7-{(S,S)-2,8-二氮雜雙環[4.3.0]壬烷-8-基}-6-氟-8- 甲氧基-1,4-二氫-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363。最后,莫西沙星乙酯363在濃鹽酸和冰 醋酸中回流水解得到莫西沙星362。

其中,cis-(S,S)-2,8-二氮雜雙環-[4.3.0]壬烷364的合成是以吡啶-2,3-鄰二甲酸 373為起始原料,與醋酐反應制得吡啶-2,3-鄰二甲酸酐374,然后與芐胺反應得到N-芐 基-吡啶-2,3-鄰二甲酰亞胺375,再依次經5%鈀碳催化氫化還原其吡啶環及用四氫鋁鋰 將羰基還原為亞甲基而得到cis-2-芐基-2,8-二氮雜雙環-[4.3.0]壬烷消旋體377,接著, 用酒石酸鹽進行手性拆分得到cis-(S,S)-2-芐基-2,8-二氮雜雙環-[4.3.0]壬烷378,最 后,通過鈀碳催化氫化脫去N-芐基而制得光學純的cis-(S,S)-2-芐基-2,8-二氮雜雙環- [4.3.0]壬烷364。

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合成路線圖

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合成路線圖

【參考資料】

  1. 張萬年 主編.藥物合成設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0.第371-373頁.
  2. 鹽酸莫西沙星
  3. 莫西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