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羥丙哌嗪是左旋羥丙哌嗪的消旋體,左旋羥丙哌嗪是一種新型鎮咳藥,它克服了基消旋體對有關中樞神經的副作用,同時具有較好的鎮咳效果,本品于1988年在意大利上市,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倍受關注。
在攪拌下,在2h 內將環氧氯丙烷(1200g,10mL)加到含濃硫酸(3g)的溫水(600mL,56~60℃)溶液中;加完后,再于90℃左右繼續反應5h;然后,加入碳酸鈣粉末(5g),攪拌0.5h 后,進行減壓蒸餾,待除去水及未反應的環氧氯丙烷前餾分后,收集100~108℃/0.4kPa 的餾分,為無色油狀的3-氯-1,2-丙二醇。連續3次實驗的平均產量為864g,平均收率為69.4%(以環氧氯丙烷實際消耗量計),含量達99.5%以上(HPLC)。
在攪拌下,將適量濃鹽酸(750mL,8.7mol)緩慢滴加到苯胺(364mL,4mol)反應,用油水分離器收集分出的酸水;2h 后,將溫度升至240~250℃反應6h;然后,將反應液冷卻至140℃左右,加入400mL 水使之溶解,再于冰浴冷卻下將其加到質量分數約45%的 NaOH 水溶液中,并調節 pH 值到11左右。分出堿液層,油層用水洗滌,使其 pH 值接近8.分出棕紅色油狀液層,進行減壓蒸餾,待除去水及未反應的苯胺餾分后,收集126~136℃/0.7kPa 的餾分,為無色或黃色油狀液的苯基哌嗪。連續3次平均產量為372g,平均收率為66%,(以苯胺實際消耗計),含量達92%以上(HPLC)。
將無水碳酸鉀(276.4g,2mol)、3-氯-1,2-丙二醇(221g,2mol)、苯基哌嗪(314g,1.94mol)依次加入到丙酮(100mL)中,在攪拌下回流7h。反應液趁熱過濾,濾液于冰浴中結晶。結晶粗品再用丙酮重結晶兩次(700mL×2),得白色結晶狀外消旋羥丙哌嗪,熔點111℃。連續4次實驗的平均產量為302g,平均收率為66% (以苯胺實際消耗計),含量達 92% 以 上(HPLC)。
[1]熊俊如,張淑瓊,曹優明.新型鎮咳藥左旋羥丙哌嗪的合成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2):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