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棉蚜和棉長管蚜為危害新疆棉田的主要蚜蟲,棉長管蚜通常無群集習性,對棉花產量和品質影響相對較小;而棉蚜繁殖速度快,群集取食為害,通過口器刺吸汁液來消耗棉苗的營養,造成葉片畸形卷曲,分泌蜜露影響光合作用,并且還可以誘發霉污病和傳播病毒病,近年來對棉花產量及品質造成了很大影響。
棉蚜與綿長管蚜
在棉花生長前期,綿長管蚜是優勢種,到生長中后期,棉蚜上升為優勢種,溫度是決定優勢種的主要因子,隨著大于28℃的高溫出現,綿長管蚜數量急劇下降,棉蚜數量上升。
長期以來,在新疆棉田棉蚜和棉長管蚜與棉鈴蟲發生重疊期長短的差異,使棉蚜接觸藥劑的機率或頻次較棉長管蚜高3-4倍,因此棉蚜與棉長管蚜在藥劑選擇壓力的不同下,其抗性發展速度存在明顯差異,這主要體現在棉蚜對常規藥劑的高抗性上。
吡蟲啉和啶蟲脒等新煙堿類殺蟲劑,由于其作用迅速、殺蟲活性高,長久以來都是棉田防治蚜蟲的首選和最常用的藥劑。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新疆不同地區的棉蚜對吡蟲啉和啶蟲脒等產生中等程度及以上的抗性及耐受性,如新疆阿克蘇地區的棉蚜對吡蟲啉抗性倍數為26.3,達到了中等抗性水平;庫爾勒地區棉蚜對啶蟲脒的抗性倍數為44.14,新疆147團的棉蚜對啶蟲脒的抗性倍數高達134.4倍。
此外棉蚜對有機磷類、擬除蟲菊酯類等多種殺蟲劑也產生不同程度的耐受性與抗性。
塔里木大學植物科學研究院2020年研究表明,近些年新疆地區氟啶蟲酰胺的使用時間短,次數較少,棉蚜和綿長管蚜對氟啶蟲酰胺的耐受性和抗性均最低,且致死率最高,使用氟啶蟲酰胺1天后蟲口減退率為50%以上,7天后減退率高達90%以上,是目前有效控制棉花蚜蟲的主要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