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相較于傳統的氯吡格雷,普拉格雷能夠有效降低未破裂動脈瘤栓塞過程中血栓形成的風險。
————摘自文章章節
應用抗血小板藥物是支架輔助栓塞動脈瘤常見的治療策略,其目的是降低術中血栓形成導致的腦梗死風險。氯吡格雷作為抗血小板藥物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圍手術期。然而,研究顯示約4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氯吡格雷抵抗,尋求新的抗血小板藥物對降低術中血栓形成相關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對此,來自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的崔醫生團隊總結該團隊介入治療未破裂動脈瘤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應用新型抗血小板藥物(普拉格雷)患者與傳統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圍手術期并發癥情況,其結果發表在2018年8月的《Neurosugery》雜志上。
歷時17個月,共納入411名患者(共計505個未破裂動脈瘤)。其中普拉格雷組(Prasugrel,PSG)納入225名患者共277個動脈瘤;氯吡格雷組(Clopidogrel,CPG)納入186名患者228個動脈瘤。PSG組普拉格雷的誘導及維持劑量分別為20mg及5mg。CPG組氯吡格雷的誘導及維持劑量分別為300mg及75mg。對于服藥后6小時血液檢測證實P2Y??反應單位值(P2Y?? reaction unit,PRU value)大于285的支架輔助動脈瘤栓塞患者,常規加服阿司匹林及西洛他唑(200mg/天)。術后3個月內,氯吡格雷組推薦兩到三種抗血小板藥物同時服用(視患者個體對氯吡格雷的反應性而定);普拉格雷組推薦服用普拉格雷5mg/日。3個月后,兩組患者均推薦阿司匹林終身服用。
顯示相較于氯吡格雷組,普拉格雷組平均P2Y??反應單位值明顯降低(125.7 vs.251.0,P<0.001);血小板抑制比率明顯增加(57.8%vs.18.7%, P<0.001);藥物抵抗比率明顯降低(2.7%/人vs.29.6%/人)。普拉格雷組與氯吡格雷組發生術中血栓形成的例數分別為1例和7例,圍手術期出血事件的發生例數分別為1例和3例。與氯吡格雷相比,普拉格雷有效降低了術中血栓形成的風險(加權危險比,0.17;95%可信區間,0.03-0.99)。同時,普拉格雷不增加未破裂動脈瘤患者圍手術期出血風險。
相較于傳統的氯吡格雷,普拉格雷能夠有效降低未破裂動脈瘤栓塞過程中血栓形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