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五羰基溴化錳可用作醫藥化工合成中間體。
五羰基溴化錳可用作醫藥化工合成中間體。其應用舉例如下:
近年來,我國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面積正在不斷擴大,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生產量和用量也在逐年提高,雖然單一品種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某些作物田的調節效果很好,但是由于單一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較窄,作物選擇性較強,效果不理想,同時還對某些作物存在著潛在的藥害危險。
因此,植物生長調節劑之間的混用和復配制劑的開發,已成為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混用和復配除能擴大調節范圍,提高藥效和選擇性外,還可以減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用藥量,相對降低用藥成本,并縮短藥劑的殘效期,避免藥害,使作物安全,因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復配及其應用已成為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開發研究的主要發展方向。
有研究一種活化植物源促生長型生物農藥的制造方法,采用低成本廢枝人作為原材料,經歷破碎、泡發后,一是添加纖維素酶破壞細胞壁,二是添加水化酶和果膠酶分別分解或裂解性質穩定的各種難溶物質,使所有成份分子量降低、體積減小、活性增高,三是分離出水溶物和有機溶物,實現目標物的精準提取,四是又合理利用單羥乙基胺和辛烷密度不同,進行離心分離,五是采用一氯三嗪-β-環糊精把分子量適配的促生長素與少量雜質吸附出來,六是通過氫氧化鉀進行再凈化,七是通過五羰基溴化錳和苯甲酸活化處理。
[14]三元卟啉(2.1.1)(TriP)是縮環卟啉中的一類,由三個吡咯環通過次甲基橋相連形成具有14-π電子的共軛體系。二吡咯甲烷(dipyrrolmethanes)是由兩個吡咯環通過亞甲基相連而成的的一類化合物,是合成卟啉類化合物的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14]三元卟啉(2.1.1)和二吡咯甲烷都可以與金屬形成穩定的具有特殊性質的金屬配合物,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有研究合成了含有四種不同取代基的[14]三元卟啉(2.1.1),分別與溴化五羰基錳反應,合成得到一系列Mn(I)-三元卟啉金屬配合物。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分析,確定了Mn(I)-三元卟啉金屬配合物的晶體結構為碗狀結構。通過對反應前后氫核磁共振譜圖的比較可以發現,[14]三元卟啉(2.1.1)中,出現在低場的N-H峰在Mn(I)-三元卟啉金屬配合物的譜圖中已經消失,證明Mn(I)離子與[14]三元卟啉(2.1.1)配體中心氮原子形成了配位鍵。
通過電化學及光譜電化學可以得出在二氯甲烷溶液中,以0.1V/s為掃描速率掃描化合物TriPMn I(CO)3,meso-苯環對位取代基為-CH3,-H,-F時,發生二級可逆還原,而當取代基為-COOCH3則具有三級可逆還原。通過觀察發現中位苯環上取代基得失電子能力對Mn(I)-三元卟啉金屬配合物的還原電位有顯著影響。
四個化合物都經歷第一級可逆氧化和第二級不可逆氧化,隨著官能團吸電子能力的增強,氧化電位發生了細微變化,說明Mn(I)-三元卟啉化合物的氧化電位與官能團的得失電子能力關系不大。我們還合成了一系列Ni(II)-二吡咯甲烷金屬配合物,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分析及質譜我們確定了其結構為扭曲的四面體構型。通過氫核磁譜圖我們發現,Ni(II)-二吡咯甲烷金屬配合物中,苯環對位的取代基的得失電子能力的不同對吡咯環上氫的化學位移有很大的影響。
[1]CN201710335227.5一種活化植物源促生長型生物農藥的制造方法
[2]王葉梅. Mn (Ⅰ)-三元卟啉及 Ni (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 表征及電化學研究[D]. 江蘇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