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草酸又名“蓚酸”,學名“乙二酸”。分子式為(COOH)2·2H2O。為無色透明單斜結晶體,常以鈣鹽形式存在于大黃等植物中。有強酸性,不易燃燒。相對密度:1.653(19℃/4℃);熔點:101.5℃;升華點:150~160℃,有毒,能溶于熱水、乙醇和甘油中,微溶于醚,對眼睛有害,對皮膚有腐蝕作用,遇水后作用更強,人含服2克可中毒死亡。貯藏時要防潮、防雨淋、與氧化劑和堿類物質(zhì)要隔離。貯運溫度不高于40℃。防止與食物接觸,應遠離生活區(qū),船舶裝載時不宜裝在甲板上。此物質(zhì)雖不易燃燒,但如引起燃燒時其消防方法可用水及沙土。如進入眼睛或觸及皮膚時用大量水沖洗,誤食則應送醫(yī)院救治。工業(yè)上一般用一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合成制取。我國主要產(chǎn)地有上海、天津、牡丹江、株洲、連云港、武漢、成都、廣州、南京、寧波和徐州等地,年出口量為1萬多噸,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巴基斯擔和歐洲共同體等國家和地區(qū)。
草酸可作提煉稀有金屬的溶劑、染料還原劑、印染漂白劑、金屬除銹劑、大理石拋光劑、除垢劑、紙張防皺表面處理劑,是制造草酸鹽、有機合成的原料。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外源草酸能夠有效地延緩甜瓜、冬棗、獼猴桃、桃子、杧果和蘋果的采后成熟進程,從而延長果實的貯藏期及貨架期。例如,杧果采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等是衡量果實成熟的重要指標。采后杧果經(jīng)過5mmol·L-1草酸溶液浸泡10min后在常溫(25℃)、低溫(14℃)和氣調(diào)(3%CO2+2%O2、14℃)條件下貯藏,果實軟化、SSC增加和TA降低的速率都顯著減緩;果實貯藏期在常溫(25℃)下約20d,比對照延長6d;在低溫(14±1)℃下,貯藏期28d,比對照延長7d,貨架期為3d以上;在氣調(diào)條件下,貯藏期為30~35d,比對照延長約10d,貨架期可以達到3d。在果實成熟過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膠酯酶(PE)、果膠甲酯酶(PME)、葡聚糖酶(α-Gal或/和β-Gal)、木聚糖酶(XYL)和纖維素酶(Cx)等水解酶被認為是引起果實軟化的重要因子。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草酸處理顯著降低杧果果肉的PG、α-Gal、β-Gal、Cx和XYL的活性。其應用舉例如下:
有實驗研究了外源草酸對熱脅迫下辣椒葉片中細胞膜相對透性、谷胱甘肽(GSH)和抗壞血酸(AsA)含量變化以及Ca2+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熱脅迫使葉肉細胞膜相對透性升高,草酸處理則減輕升高幅度。熱脅迫使葉片中GSH和AsA含量下降;草酸處理則使二者在熱脅迫下含量下降幅度較小。常溫下辣椒葉肉細胞的焦銻酸鈣沉淀顆粒主要分布于液泡、胞間隙和葉綠體中,熱脅迫下液泡、細胞間隙中減少,但在細胞核和細胞質(zhì)中出現(xiàn);經(jīng)過草酸處理的葉肉細胞,焦銻酸鈣沉淀顆粒在胞間隙中明顯增多,液泡中減少。
此外,獼猴桃果實采收后用5mmol·L-1草酸浸泡10min,置于(0±0.5)℃,RH90%95%的冷庫貯藏90d。結果發(fā)現(xiàn),草酸處理能夠緩解獼猴桃果實的冷害和細胞膜損傷,延緩硬度、可滴定酸的下降,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維持較高的抗壞血酸(AsA)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生成速率(O2-)和過氧化氫(H2O2)含量,維持較高的ATP含量及能荷水平,表明草酸處理能保持良好的果實品質(zhì),增強果實的抗冷性,可能與提高果實的抗氧化能力,維持較高的ATP和能荷有關。
另外,草酸助劑強化酸浸法提取硫酸燒渣中的鐵。硫酸燒渣中鐵氧化物活性較差,難以高效回收利用,且目前所報道的助劑強化酸浸法存在著諸如助劑用量大、易產(chǎn)生H2S等有害氣體、鐵的浸取率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等不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依據(jù)所提出的助劑選擇原則,篩選并確定草酸為較適宜的酸浸助劑,并對其作為酸浸助劑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初步探討。通過單因素條件實驗和正交實驗,考察并確定了較適宜的酸浸工藝條件:反應時間7.5h,草酸助劑加入量20%,硫酸浸液質(zhì)量分數(shù)50%,反應溫度98℃。此條件下,硫酸燒渣中鐵的浸取率可達95.7%。樣品的XRD、EDS分析結果顯示:相比于未添加草酸助劑的酸浸殘渣,添加草酸助劑后的酸浸殘渣中鐵含量明顯降低,說明草酸助劑的添加明顯促進了硫酸燒渣中鐵的浸出。
[1] 集裝箱運輸業(yè)務技術辭典·下冊
[2] 草酸處理對熱脅迫下辣椒葉片膜透性和鈣分布的影響
[3] 草酸處理對采后獼猴桃冷害、抗氧化能力及能荷的影響
[4] 草酸助劑強化酸浸法提取硫酸燒渣中的鐵
[5] 外源草酸對水果的保鮮效應及其機制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