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碳酸氫鈉為白色晶體粉末。無臭、味咸,水溶解性較強。易水解,溶液呈弱堿性,受熱的條件下不穩定,易分解,在潮濕空氣中也會緩慢分解。其制劑通常適用于尿液的堿化,碳酸氫根離子使尿液pH值升高,尿酸、磺胺類藥物代謝物與血紅蛋白等物質不易在尿液中析出結晶,避免引起腎毒性;碳酸氫鈉也用于代謝性酸中毒的治療,增加血漿內碳酸根離子濃度,中和氫離子,從而起到糾正酸中毒的作用。口服碳酸氫鈉也能迅速中和胃酸,并不影響胃酸的正常分泌,使胃內pH值迅速升高,緩解胃酸過高引起的不良癥狀。經過多年的研究,碳酸氫鈉的臨床應用擴展到許多方面,如對呼吸系統的護理作用、對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預防作用等。碳酸氫鈉的使用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減少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有助于改善病情,縮短療程。
口服后中和胃酸作用迅速而短暫,并能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作為抗酸藥不宜單用,而常與氧化鎂、碳酸鈣及某些中藥組成復方應用。口服易吸收,有糾正酸血癥和堿化尿液作用。臨床用于胃酸過多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口服堿化尿液,可防止某些磺胺類藥物在泌尿道感染的作用;代謝性酸血癥、高鉀血癥、感染性休克、早期腦栓塞,以及嚴重哮喘持續狀態經其他藥物治療無效者,用量根據病情而定;霉菌性陰道炎,局部應用使陰道呈堿性,以抑制霉菌繁殖;滴耳,以軟化耵聹。
代謝性酸中毒:輕至中度可口服片劑,每次1~2g,每日3~4次。現多用本品與氯化鈉,氯化鉀的復方溶液劑口服。重度則靜脈輸入,劑量可按下式計算:5%碳酸氫鈉毫升數=〔50-測得的二氧化碳結合力(V%)〕×0.5×體重(kg)。依脫水情況可選用1.25%等滲液或4%和5%的高滲液。2.眩暈癥:5%本品藥液20~60ml加入5%葡萄糖鹽水20~40ml中,靜注,每日1次,6日為一療程。隔日進行第二療程。重癥者可用4%本品溶液300ml靜滴,每日1次。3.霉菌性陰道炎:4%本品溶液沖洗陰道或坐浴,每晚1次,每次500~1000ml,連用7日。4.3%本品溶液用于滴耳,軟化耵聹,每日3~4次。
片劑:0.5g。注射劑:0.5g/10ml,5g/100ml。
1. 在代謝性酸中毒治療方面的應用進展
1)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的治療作用有研究報道,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是由于過度運動引起的骨骼肌損傷,機體的橫紋肌細胞缺血缺氧會引起機體不適,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如電解質紊亂甚至產生肌紅蛋白造成管型堵塞腎小管致腎內梗阻。由于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發生后病情危急又無有效處理措施,臨床對于預防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非常重視。有文獻報道,對400名進行5000m越野的戰士分組,然后給予幾種不同的口服補液,隨即監測肌肉酸痛以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對不同口服液預防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的作用進行評價。實驗結果得知:口服碳酸氫鈉溶液后長時間運動的戰士體內缺血癥狀得以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腎內疾病的發生風險降低。同時碳酸氫鈉可以使尿液pH升高以預防尿液酸化,減少亞鐵血紅素的生成以及肌紅蛋白對腎小管的阻塞影響,使肌紅蛋白等物質加快排出,在運動中口服碳酸氫鈉溶液對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的發生有極佳的預防作用。
2)慢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營養不良的糾正酸中毒治療
HD患者易受外界感染、激素水平紊亂、營養能量代謝紊亂等條件的影響,出現食欲不振,導致HD患者產生營養不良的情況。但部分患者由于酸中毒這一重要因素引起的營養不良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臨床觀察研究,33例接受HD并伴有營養不良的患者在充分透析的情況下通過采用口服或靜脈滴注碳酸氫鈉進行酸中毒糾正,結果顯示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等反映營養狀況的指標在治療后均有顯著提高,患者自主蛋白合成能力同樣得到提高。另外,口服與靜脈滴注碳酸氫鈉的療效基本相同,均能使HD患者營養不良狀況得到改善,加快透析患者的身體恢復并且提高其生活質量。
2. 臨床拓展治療情況
1)對呼吸系統的治療作用
在手足口病上的口腔護理:作用近年來,手足口病作為一種發病率極高的兒童傳染病被人們所熟知。其臨床主要表現為手、足和口腔黏膜出現皰疹,皰疹破潰后形成大面積潰瘍,有少數患兒甚至會出現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目前治療手段大多采用西藥進行抗病毒治療或傳統的中藥調理治療,但忽略了口腔的局部治療,使手足口病患兒的病情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臨床觀察報道,在住院期間每天給予手足口病患兒5%碳酸氫鈉溶液均勻涂抹口腔患處能明顯改善口腔處潰瘍,提高患兒的食欲及改善精神癥狀,相對縮短治療時間,減輕長期治療帶來的經濟負擔。可見,碳酸氫鈉溶液對手足口病的緩解有積極作用,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對接受誘導化療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口腔護理作用:口腔黏膜炎是化療過程中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常規放療中34%左右的患者會出現Ⅲ級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割照射時發生率高達56%以上,同步放化療高達90%。口腔黏膜炎及其病變伴隨著相當大的痛苦,嚴重影響甚至阻礙患者進食。化療患者口腔黏膜炎的高發病率和口腔黏膜炎所造成的后果更突出了預防和管理口腔黏膜炎的重要性。而黏膜細胞的再生速度和黏膜部分的血液供應決定了受損黏膜的修復過程。碳酸氫鈉能起到保護潰瘍面的作用,降低唾液的黏度,中和處于干燥口腔中的酸性環境。
對自由皮瓣手術后患者的口腔護理作用:隨著顯微技術和相關學科的發展,游離組織瓣移植手術已廣泛用于口腔頜面部組織重建等方面。術后患者由于喂食失敗和抗菌藥濫用極易引發口腔念珠菌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這種感染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含漱可使口腔局部處于堿性環境,抑制念珠菌的生長繁殖,能有效治療念珠菌性口腔炎。將104例接受了自由皮瓣手術的口腔疾病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2例),試驗組在術后14d內每天采用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口腔護理,對照組不采用任何含漱液。14d后觀察兩組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態,試驗組出現口腔念珠菌的患者僅為2%,而對照組為13%。對進行皮瓣移植手術的患者來說,采用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含漱可使口腔內部pH偏堿性,阻止真菌在口腔滋生,從而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少口腔疼痛。
碳酸氫鈉溶液氣道濕化沖洗預防肺部真菌感染:多數患者在經歷重大手術后會出現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減弱,需要通過建立人工氣道維持呼吸從而支持治療,此時預防肺部真菌感染顯得非常重要。使用碳酸氫鈉溶液氣道濕化沖洗肺部能有效預防肺部真菌感染的發生。由于真菌易生長在酸性環境中,但在堿性環境中生長卻受到抑制。人痰液呈酸性,1.25%碳酸氫鈉等滲液呈弱堿性,且性質溫和,氣道濕化時能在呼吸道中將痰液的酸性環境中和成堿性環境,破壞真菌生長適宜的pH條件,從而抑制真菌生長。同時作為濕化液,碳酸氫鈉的堿性具有皂化功能,能軟化痰痂,使痰液變稀薄,從而防止痰痂堵塞氣管以保證氣道通暢,同時碳酸氫鈉的濕化效果也比0.9%NaCl注射液更加明顯。綜上,采用碳酸氫鈉溶液沖洗既可濕化氣道,又能促進黏液排除和分泌物溶解,能有效預防肺部真菌感染的發生。
2. 對消化系統的治療作用
1)減少乳糖紅霉素引起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注射用乳糖紅霉素主要適應證為鏈球菌引起的扁桃體炎及感染癥狀,是治療軍團菌和支原體引起的肺炎感染的首選藥,治療成本低且臨床治療效果好,但是患兒在使用乳糖酸紅霉素的治療過程中不耐受,會引起明顯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臨床研究報道,在患兒應用乳糖紅霉素進行注射治療時,聯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能有效減少乳糖紅霉素引起的明顯胃腸道不良反應。臨床研究表明,在使用乳糖紅霉素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時加入5%碳酸氫鈉注射液也能通過減少乳糖紅霉素在微酸環境中的分解,從而提高其療效,減少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碳酸氫鈉的加入使該抗生素的不良反應減少,其應用更具合理性,這一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2)預防腸內營養管堵塞:在食管、賁門疾病的圍術期治療恢復過程中,確保腸內營養十分重要,而護理營養管是保證腸內營養的關鍵環節。與此同時患者的腸內營養管發生堵塞的概率很大,一旦發生將會給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帶來很大不便。腸內營養液的主要物質包括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人工糊精、酪蛋白、卵磷脂、植物脂肪等,容易形成凝塊,而5%碳酸氫鈉溶液呈堿性,可以治療氟卡尼中毒的有效性,與此同時也需要最大限度的支持性治療,用以保護心血管和神經系統,一直持續到藥物效應消散。
4)對免疫系統的治療作用: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或后天因素導致的嘌呤代謝紊亂以及尿酸排泄減少。痛風性關節炎作為一種或多種病變的臨床綜合征,治療方面上,外科手術干預對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尤為重要。嘗試用5%碳酸氫鈉溶液進行術中沖洗,治療痛風性膝關節炎,是因為碳酸氫鈉溶液本身就可以靜脈輸注治療疾病,即使少量吸收,也不會產生危險。碳酸氫鈉早已應用于骨科早期切口感染治療,有研究表明在人體感染切口組織中碳酸氫鈉沖洗應用的最長時間可達1.5個月,且無造成損害的案例。關節鏡下用5%碳酸氫鈉溶液沖洗治療痛風性膝關節炎能夠有效、安全地清除關節腔內的尿酸結晶,最大度地減少代謝廢物在體內殘存,起到對關節內軟骨、韌帶等組織的保護作用,減輕關節病癥,降低病情復發可能性,有助于緩解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5)在急救時的治療作用:我國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除草劑———百草枯,其口服中毒的病死率高達95%以上。現階段,在臨床治療中救治百草枯口服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早洗胃,而影響患者搶救成功率的決定性因素在于使用何種洗胃液。百草枯在體內的代謝比較慢,其毒性作用可連續存在,損傷多器官,其中毒物多數積留在肺部,嚴重影響肺部氣體交換功能,致使人體組織器官缺氧,甚至還會加重臟器功能衰竭、預后有極大的風險。根據百草枯在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中較穩定,在堿性環境中容易分解的特性,盡早使用堿性的碳酸氫鈉洗胃溶液及靜脈輸注碳酸氫鈉可幫助清除體內的毒性物質,挽回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命,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成效。
6)在癌癥領域中的治療作用:報道了關于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TACE)的一個改進療法,用于治療腫瘤較大但未擴散的肝細胞癌。該療法在動脈插管化療的同時,向腫瘤注入5%碳酸氫鈉溶液。文獻提及了兩項臨床試驗,其中一項隨機試驗指出,TACE聯合碳酸氫鈉治療的患者客觀緩解率較未聯合的高,前者達到了100%,而后者僅為63.6%。將注射NaHCO3溶液與插管化療術結合,改進該方法后,推出名為“靶向腫瘤內乳酸性酸積累的TACE”的療法。該方法獲得了較高的客觀緩解率,這一結果與之前的體外研究結果一致,是因為它們都認為堿性的碳酸氫鈉注入后營造的腫瘤微環境有阻止腫瘤的乳酸性酸增多的效果。癌細胞通過提高代謝性乳酸性酸的量來提高對葡萄糖饑餓的耐受力,而碳酸氫鈉的注入讓乳酸性酸的量減少使癌細胞對葡萄糖饑餓的耐受力減弱。酸性增加和乳酸鹽累積是乳酸性酸增多的兩個表現,機體葡萄糖不充足癌細胞多靠提高酸的量存活,而不是普遍認為的提高乳酸鹽的濃度。在不影響乳酸鹽濃度的前提下,向腫瘤中直接注射碳酸氫鈉溶液,改變腫瘤生存環境的酸堿度,使腫瘤細胞在不利的環境中生存從而使其凋亡。碳酸氫鈉的注入利用其堿性的物理性質使肝腫瘤細胞的微環境發生變化,加快肝腫瘤細胞凋亡,促進肝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增高,有效控制病情。
[1] 碳酸氫鈉的改性及其熱分析
[2] 碳酸氫鈉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
[3] 常用臨床藥物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