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2021年12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mBio在線發表了王成樹研究組題為“Inductive production of the iron-chelating 2-pyridones benefits the producing fungus to compete for diverse niches”的研究論文。該工作報道了昆蟲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同其他真菌競爭時,誘導產生具有鐵離子螯合活性的2-吡啶酮(2-pyridone)類化合物,幫助白僵菌拮抗其他真菌、應對貧鐵或富鐵微環境等。
球孢白僵菌廣泛用于農林業害蟲生物防治,該菌基因組含有合成不同活性成分的次級代謝基因簇,但在正常培養條件下多呈現為沉默狀態,不同基因簇負責代謝產物的結構、活性、合成機理與生物學功能等多不清楚。研究組前期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與羅伯茨綠僵菌混合感染昆蟲時,前者表現為“弱者”的角色,即相同孢子濃度下無法同綠僵菌競爭感染同一昆蟲個體;但在離體培養條件下,球孢白僵菌可以抑制及排斥綠僵菌的生長,從而表現出適應性的環境競爭 (J. Fungi, 2021),但涉及的機理不清楚。
球孢白僵菌(左)與羅伯茨綠僵菌(中)混合感染昆蟲(右)
該論文研究發現,白僵菌和綠僵菌混菌發酵可誘導一類新型化合物的產生。結構鑒定表明該類化合物為2-吡啶酮類生物堿,由保守的聚酮合成酶和非核糖體多肽合成酶(PKS-NRPS)TenS基因簇負責合成,該基因簇只存在于白僵菌中,且在純培養時表現為沉默現象。針對該基因簇進行結構分析與功能驗證,獲得負責調控tenS基因簇的特異性轉錄調控因子TenR。利用tenR過表達菌株進一步開展基因缺失及產物分離鑒定,獲得7種新化合物;尤其是發現TenS基因簇外的一對糖基及甲基轉移酶負責主產物15-hydroxytenellin (15-HT)的糖基化修飾。實驗證明,15-HT能夠競爭結合鐵離子,抑制綠僵菌孢子萌發與生長,從而幫助白僵菌拮抗綠僵菌。另外研究發現,tenR過表達菌株還能夠更好地適應富鐵或貧鐵培養基條件,增強了對昆蟲的殺蟲毒力等。該工作豐富了2-吡啶酮類生物堿的生物合成與調控機制,證明具有鐵螯合功能的15-HT對于白僵菌具有重要的生態學功能。
白僵菌合成2-吡啶酮及其系列前體和衍生物(紅色標記為新鑒定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