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國際醫學營養食品學會將甲殼素命名為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五大生命要素之外的第六大生命元素。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可作為生物肥料、生物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土壤改良劑、農用保鮮防腐劑、飼料添加劑等,作為新一代的肥料產品。
甲殼素(chitin)又名甲殼質、幾丁質,其來源廣泛,是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大多糖類物質。在自然界中甲殼素廣泛存在于節肢動物蝦、蟹、昆蟲的外殼,而且蘑菇、木耳、藻類、貝類、軟體動物(如魷魚、烏賊)的軟骨和表皮、以及真菌類的細胞壁中,也存在著甲殼素。其中,甲殼素在蝦、蟹甲殼中含量較高,約含10%-30%(李燕婷等,2009)。
甲殼素安全無毒,并且由于其分子間和分子內存在強烈的氫鍵,它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溶于水、稀酸、稀堿或一般的有機溶劑中,因此在應用中受到限制,平常用的大多數是甲殼素的衍生物殼聚糖(Chitosan)。
甲殼素及殼聚糖主要來源于蝦蟹等海洋生物的外殼,而中國的海洋資源又十分豐富,如果從海洋生物中提取甲殼素,年產量可達1000t(周壽祖,2000),可以說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物資源。由于甲殼素多種功能融為一體、以及各種優點聚于一身的特點,21世紀是甲殼素的大研究、大開發、大應用時代。
甲殼素的作用機理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對土壤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
(1)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培養基
甲殼素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營養源和保健品,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的良好培養基,對土壤微生物區系有良好的識別作用。灌根1次,15天后纖維分解細菌、自生固氮細菌、乳酸細菌等有益菌增加10倍,放線菌增加30倍,而常見霉菌等有害細菌減少1/10。
(2)有益微生物的綜合作用
放線菌分泌出抗生素類物質可抑制有害菌(如腐霉菌、絲核菌、尖鐮孢菌等)的生長。纖維素分解酶可加速土壤中有機質的礦化分解速度,分解成氮、磷、鉀、微量元素、形成黃腐酸、褐腐酸等有機物質。自生固氮菌可固定空氣中的氮氣,提高土壤中的氮素水平,減少氮肥的使用量。
(3)改良土壤
甲殼素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后作為養分供植物生長,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物體系以及團粒結構。可以作為土壤改良劑,使土壤中的多種養分處于有效活化狀態,可提高養分利用率,減少化肥用量。
(4)螯合微量元素
甲殼素分子結構中含有-NH2(氨基),與微量元素鐵、銅、錳、鋅等能產生螯合作用,使肥料中的微量元素有效態養分增加,同時使被土壤固定的微量元素養分釋放出來,供作物吸收利用,從而提高了肥效。
(二)對植物本身的整理調節和對細胞的活化作用
(1)誘導抗病抗逆性
早在1979年,Allan等就發現殼聚糖具有廣譜抗菌性,可迅速活化細胞,短時間內誘導植物自身產生多種抗性物質。甲殼素可以使土壤中放線菌數量增加,病原菌的數量減少。誘導植物一系列防御反應,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低于不良環境條件的能力。1963年美國Michell等在土壤中添加龍蝦殼或直接添加甲殼素,可以減少土壤中植物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2)對細胞的活化作用
誘導內源激素的整體調節,噴施于植物葉面具有透氣、保水的功效。噴施于葉面或施入土壤可促進根系細胞的分生,使根系發達,增強植物抗旱抗倒伏能力,莖節縮短粗壯,葉片濃綠潤澤,顯著提高光合作用,促進光合產物的定向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