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氟化鈥為淺黃色晶體,熔點1143℃,沸點2227℃。不溶于水和稀酸。由硝酸鈥溶液與氫氟酸相互作用而制得。
CN201310416925.X公開了摻鈥三氟化鑭的上轉換發光材料包括三氟化鑭、氟化鈥以及氟化銨或者氟化氫銨。其制備是先將三氟化鑭、氟化鈥充分混合均勻,然后在氮氣或者氬氣氣氛保護下,在800~1300℃下保溫2-10小時制得。使用時利用800-1200nm波長范圍的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近紅外光激發轉換發光材料,其發光強度是單色光激發時發光總和的3-20倍,利用上述使用方法,激發能量和稀土離子能級差失配明顯較小,大大提高了能量傳遞上轉換過程的發生概率和電子躍遷途徑,從而顯著增大了上轉換發光的效率,使這種上轉換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及光催化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CN201310025574.X公開了熔鹽電解制備鈥鐵合金的方法,以石墨坩堝為電解槽;石墨片為陽極;純鐵棒為陰極;鐵坩堝為金屬接收器;氧化鈥為原料;氟化鈥與氟化鋰為二元體系電解質;然后在一定條件內進行電解,其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將電解槽用打弧機或發熱體烘爐至干;
(2)然后將打弧機的功率開至45kW,并連續向爐中加入電解質;
(3)待電解質熔化達到電解槽上沿下方10cm,將鐵坩堝放置爐底中央,將純鐵棒放于鐵坩堝上方,通直流電開始電解;
(4)電解過程中少量多次或連續均勻的加入氧化鈥,并間隔下調一次純鐵棒;
(5)電解一段時間后,取出鐵坩堝、澆注成錠,冷卻后脫模得到鈥鐵合金。采用該方法得到的鈥鐵合金能耗低、產能高、偏差小,便于規模化生產。
CN201511015063.5公開了一種稀土鈥合金的制備方法及稀土鈥合金,其特征是:以石墨塊作陽極,鉬或鎢棒為惰性陰極,鉬或鎢坩堝作為金屬接受器,在氟化稀土-氟化鈥-氟化鋰組成的氟化物熔鹽體系中,加入氧化稀土和氧化鈥的混合物,通以直流電,共析電解得到稀土鈥合金;其中:氟化物熔鹽體系中各組分的質量比,氟化稀土:氟化鈥:氟化鋰=(92-60):(5-30):(3-10);按質量百分含量,氧化稀土:氧化鈥=(99-75):(1-25);電解溫度為1050-1150℃。其優點是:在混合氟化物電解質體系中共析電解混合氧化物制得稀土鈥合金,工藝流程簡單,成本低,產品成分穩定,工藝過程僅產生CO2和少量CO,對環境污染小,屬于綠色環保工藝,適于大規模生產。
CN201811157252.X公開了一種質譜離子源的工作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材料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組成:29~41份石墨烯、15~20份硝酸鋰、15~20份醋酸錳、44~50份氧化鋁、0.8~1.2份氟化鈥、1.5~3.5份偶聯劑。該工作電極材料有效提高了質譜離子源的工作電極的導電性能,實現了無機導電材料與有機物的復合,形成化學鍵后,將促進電子傳輸,從而提高了工作電極的離子傳輸效率。其制備原料成本低廉,適于推廣。
CN02116679.X公開了一種納米級氟化物基質上轉換熒光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納米熒光材料制備工藝。該方法將氧化釔(氧化鑭或氧化釓)、氧化鐿、氧化鉺(氧化銩或氧化鈥)溶于酸中配成溶液,其稀土離子的摩爾比為釔離子(鑭離子或釓離子)∶鐿離子∶鉺離子(銩離子或鈥離子)=70-90∶0-29∶0.001-15。在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羧類絡合劑,之后加入到可溶性氟化物溶液中,經離心、干燥制得前驅體;經高溫煅燒后即可制得。該材料是以氟化釔(氟化鑭或氟化釓)為基質,摻雜有氟化鐿、氟化鉺(氟化∴或氟化鈥)。制備出的納米級上轉換熒光材料,粒度小且均勻,可控制在37~166納米,煅燒溫度低,發光強度大,可滿足生物分子熒光標記材料的需要。
[1] 無機化合物辭典
[2] CN201310416925.X一種摻鈥三氟化鑭的上轉換發光材料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
[3] CN201310025574.X一種熔鹽電解制備鈥鐵合金的方法
[4] CN201511015063.5一種稀土鈥合金的制備方法及稀土鈥合金
[5]CN201811157252.X一種質譜離子源的工作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6]CN02116679.X一種制備納米級氟化物基質上轉換熒光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