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综合资源,亚洲、欧美、都市、激情、校园、乱伦,憨豆网现在改名叫啥,一级黄色日逼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CAS號數據庫 > 1313-96-8 > 1313-96-8 / 氧化鈮的電容器特性及應用

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1313-96-8 / 氧化鈮的電容器特性及應用

背景及概述【1】

近年來不斷有新型氧化物型固體酸的研究報道,其中對于第五副族元素(V, Nb, Ta)的研究一直都是固體酸研究的熱點,工業上統稱五氧化二鈮和五氧化二鉭為土酸。含水的氧化鉭(hydrated Ta2O5),氧化鈮(Nb2O5)都是性質優異的潛在固體酸催化劑。鈮具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因此我們先對元素鈮及其化合物做一個系統的概述。

鈮和氧可以形成五種氧化物分別為:NbO,Nb02,Nb2O,Nb6O 和 Nb2O5,其中也只有Nb205最為穩定,五氧化二鈮以鈮氧六面體的結構存在。五氧化二鈮良好的介電性質,使其廣泛應用于各種陶瓷電容器的生產工藝中。薄膜狀的氧化鈮材料可以用于生產集成電路的阻容元件。五氧化二鈮也是特種光學玻璃的制造材料,可以實現高折射率和低分散性。鈮不僅作為金屬可以形成氧化物,同時和第五族的 P 元素一樣,五氧化二鈮也可以形成類似的含氧酸根的鈮酸鹽,其中大多數鈮酸鹽不溶于水,在所有的鈮酸鹽中,鈮酸鉀具有最大的溶度。許多鈮酸鹽晶體具有自發極化的性質,是良好的介電材料,其非線性光學性質在電子工業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氧化鈮(Nb2O5)具有多種晶相,據報道有近 15 種晶相。其中最常見的晶型主要有假六方相晶系(TT-Nb2O5)、正交晶系(T-Nb2O5)和單斜晶系(H-Nb2O5)。不同溫度下,各種晶相間發生相互轉化。H-Nb2O5是最穩定的晶相,通常在加熱到 1000℃以上時,會形成 H-Nb2O5晶相,而 TT-和 M-Nb2O5是最不穩定的晶相。

氧化鈮的電容器特性及應用

氧化鈮電容器特性【2】

NbO 電容器的基本電特性包括:容量范圍:10µF~470µF,額定最高到1000µF,外殼尺寸符合EIA(美國電子工業協會)的A 到E 標準。AVX 公司的OxiCapGeneric 系列NbO電容的可靠性為0.5%/1000小時(兩倍于鉭電容),Performance 系列的可靠性則為0.2%/1000小時。

可靠性NbO電容器具有非常有效的自愈特性,因而能夠保證比其他商用電容器技術更優越的可靠性。Performance系列的可靠性規格高達0.2%/1000小時,例如500000小時MTBF(平均失效時間)。Generic 系列的可靠性為0.5%/1000小時,例如 200000 小時MTBF。這種可靠性等級高于大多數現有商用級別的電容器。

應用【2】

抗點燃失效模式

氧化鈮比鉭及鈮金屬的點燃能量高兩個檔次,并且比熱是鉭及鈮金屬的兩倍,其點燃失效模式顯著降低(95%)。再加上介質內的電應力小(施加電壓后,和Ta 2 O 5相比,Nb 2 O 5 介質更加密集,因此在一定的額定電壓下,Nb 2 O 5 能夠在更低場強下工作),因而可以負荷較大的波紋電流并降低低阻抗電路中的電壓減損。氧化鈮電解電容具有很高的抗短路失效機理,并且氧化物基礎顯著改善了介質擊穿后的熱破壞阻抗。與金屬鉭或鈮電容器相比,無論其是否具有聚合物電解質系統,氧化鈮電解電容提供了真正的“不燃燒”技術。

適宜無鉛系統

無鉛裝配系統需要更高的回流溫度及熱機械應力。這些嚴酷的條件限制了電容器技術。鋁及箔片電容對熱機械負載極為敏感,特別是對于能夠導致嚴重電失效的回流溫度/時間焊接曲線。陶瓷電容最能回彈電的過應力,因此在熱機械負載方面能夠適應無鉛裝配。但是,外形較大的陶瓷零件對線路板的彎曲度很敏感,因此必須按照制造商要求去做。陶瓷失效的通常原因是低絕緣電阻或短路失效。新型氧化鈮電容器特別引人注目,它與陶瓷電容相似,在熱機械應力及較高的溫度峰值回流(無鉛裝配)條件下顯示出很好的穩定性,同時對機械薄弱處沒有任何反應。

無壓電效應

鈦酸鋇(大部分介質系統的主體陶瓷材料)的高CV特性呈現顫噪效應。例如,以疊加信號施加直流偏壓時(例如1kHz 正弦波),Y5V電容器會開始“蜂鳴”。這一過程也是可逆的,1kHz外部信號也會對電信號產生1kHz噪聲。氧化鈮電容器雖然也用陶瓷材料粉末,但卻沒有這種顫噪效應。

重量小

氧化鈮粉的比重是鉭粉的一半,這將影響電容器的總重量。比如E型氧化鈮電容比用鉭粉制成的同尺寸電容大約輕25%。對于相同元件占位面積來說,較輕的重量也可以改善 PCB的跌落試驗強度,這對于實際應用也是一個重要參數。

較高溫度下ESR 較小

N b O 電容的溫度相關特性與鉭電容相同。由于MnO 2 (第二電極)電導率的改善,ESR(有效串聯電阻)隨溫度下降。因此,較高溫度下的濾波特性優于室溫25℃下的情況。

參考文獻

[1]Tomas Zednicek,S.Zednicek,Z.Sita,周虹.氧化鈮技術概要[J].電子產品世界,2003(10):56-57.

[2]趙虎. 氧化鈮納米結構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