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5'-腺苷酸脫氨酶(AMP脫氨酶)能催化一磷酸腺苷(AMP)不可逆水解為一磷酸肌苷(IMP)和氨,是食品工業中的一種重要的酶。本研究篩選出一株新菌,可在32℃下高效產生3191.6U/g的AMP脫氨酶,純化后,AMP脫氨酶的最適溫度和pH分別為40℃和6.0,且會被Fe3+、Cu2+、Al3+和Zn2+部分抑制。通過應用AMP脫氨酶表達系統,添加6mL的粗酶液即可從2.04mg/g的干酵母中獲得2.00mg/g的IMP,40min后摩爾產率可達84.8%。這些結果為生產AMP脫氨酶提供了新的見解,也為5'-IMP的生產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平臺。
10株菌株能分泌1000.0U/g以上的AMP脫氨酶麩曲,其中產酶活性最高的菌株為GX-AD01,可分泌3471.2u/gAMP脫氨酶麩曲。同時,對胞外蛋白酶的活性進行了研究,發現菌株GX-AD03的蛋白酶活性最低,達到464.2U/g麩曲。不樂觀的是,表現出最高AMP脫氨酶活性的菌株GX-AD01也產生了較高的蛋白酶活性,可達2598.7U/g麩曲。因此,根據AMP脫氨酶/蛋白酶的比例,篩選出AMP脫氨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別為3191.6和749.0 U/g的麩曲的菌株GX-AD08為本研究AMP脫氨酶的潛在生產菌(表2)。
此外,還對GX-AD08的遺傳穩定性進行了研究,在六次重復傳代后,其AMP脫氨酶產生能力具有顯著穩定性。此外,根據其16S rDNA序列對菌株GX-AD08進行了分類鑒定,與米曲霉3811具有99%的同源性。因此,生理學和系統發育實驗表明,菌株GX-AD08屬于A. oryzae,被命名為A. oryzae GXAD08。
為了獲得高純度的AMP脫氨酶, 通過超濾、硫酸銨沉淀、DEAE纖維素柱層析和sephacryl S-200柱層析對其進行純化(圖1)。結果表明,粗AMP脫氨酶的總活性從346473.2 U顯著降低至50400.0 U,而蛋白質產量從164.6 mg顯著降低至0.23 mg,但其比活性顯著提高103.9倍,達到219130.4 U/mg蛋白質(表3) 。隨后,通過SDS-PAGE對純化的酶進行評估分析,獲得了單個蛋白條帶,結果表明酶純度明顯提高。為了評估AMP脫氨酶的分子量(MW),測量了標準蛋白質的分子量與其相對遷移距離之間的關系(圖S3),然后計算出AMP脫氨酶的分子量為85.39 kDa。
pH 值對純化 AMP 脫氨酶的酶活性和穩定性的影響如圖 2 所示。AMP脫氨酶的最適pH為6.0,在pH值在4.0-6.0范圍內時,隨著pH值的升高,活性逐漸增強,但隨著pH值從6.0進一步升高到10.0,活性顯著降低.(圖2a)。在4℃下培養6小時后,pH值為4.0-8.0時超過85%的酶具備剩余活性,但該酶在pH值為10.0時完全失活(圖2b)。此外,測定純化AMP脫氨酶的最佳培養溫度為40℃(圖2c)。然而,熱穩定性實驗表明AMP脫氨酶在25℃以下保持穩定,但在60℃以上完全失活(圖2d)。因此,該酶在菌株A . oryzae GX-AD08的培養溫度下是穩定的(32℃)。此外,圖2e還研究了不同金屬離子對酶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5mmFe3+和Zn2+可使AMP脫氨酶活性分別顯著降低72.7%和59.2%,而5mmCa2+、K+、Co2+和Mn2+對AMP脫氨酶活性無影響。因此,金屬離子對AMP脫氨酶活性沒有表現出刺激效應,這與以前的報道不一致。測量純化AMP脫氨酶的Vmax和Km值,分別達到0.138 mM/min/mg和0.223 mM,這與其他天然酶的值相同。以上結果表明來自A. oryzae的AMP脫氨酶具有優良的酶促反應動力學參數,表現出具有生產IMP的巨大潛力。
為了進一步評估AMP脫氨酶的工業潛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其催化性能。如圖S4所示,純化的AMP脫氨酶能夠以足夠的特異性有效催化IMP的產生,因此僅獲得兩個HPLC峰,這表明在與AMP脫氨酶的酶促反應過程中沒有副產物產生。另外,當AMP脫氨酶產生系統在30-L固體發酵系統(32°C,pH 6.0,培養基D)中擴增時,以酵母粉為底物研究粗酶的催化能力。如表4所示,隨著AMP脫氨酶的加入,AMP的含量逐漸降低,而 IMP的濃度相應增加。例如,當添加6ml的AMP脫氨酶時,AMP(2.04mg/g干酵母)的含量可有效轉化為IMP(2.00mg/g干酵母),轉化率為84.8%。更重要的是,當加入AMP脫氨酶時,GMP的濃度沒有變化,表明來自于A. oryzae GX-AD08的AMP脫氨酶對AMP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和催化特異性。
本研究純化得到了一種來源于米曲霉的AMP脫氨酶,其最適溫度和pH值分別為40℃和6.0。當應用AMP脫氨酶表達系統時,粗酶液可以有效催化IMP的合成,轉化率達到84.8%。然而,仍存在一些因素會限制AMP脫氨酶的工業化生產,包括其在工業條件下(有機溶劑的存在、高溫等)的不穩定性,以及與其它類似蛋白質結合的產物。為此,可將酶固定在載體上,從而提供一種可改善AMP脫氨酶性能的替代途徑,包括其穩定性、活性、特異性和選擇性。固定化結合基因操作和支持設計等領域的快速發展,蛋白質化學、有機化學、反應器和反應設計應成為改善AMP脫氨酶作為工業生物催化劑的不同特性的日益流行的工具。